从《醉玲珑》和《逆时营救》看词句理解题
一、《醉玲珑》看平行空间的概念 卿尘,元凌大婚却遭到皇室宫廷变故,卿尘无奈开启九转玲珑阵时间回到1年前,可是卿尘却发现,现在的一年前跟原来的一年前不是一个时空,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而且卿尘以前遇到的人,认识她的人都不认识她,甚至原来的爱人变成了敌人。那么根据这个场景我们了解到这里面的平行空间指的是同一时间的不同事物发展线。说起平行空间的概念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大戏,由杨幂主演的《逆时营救》里面的主要剧情就是我们的大幂幂在未来发明了能够逆转时空的空间粒子,回到平行空间中,在平行空间中再次遇到自己,那么这里面的平行空间和醉玲珑中的平行空间是同一个概念吗? 二、三个大幂幂的困惑 在《逆时营救》中,单亲妈妈夏天,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利用空间粒子回到1小时前,夏天回到的一小时前是真正的一小时前,连她自己都存在在复制的平行空间中。
三、何以解惑,唯有结合语境 小伙伴们是不是有些困惑,为什么同样的概念,在不同的电影中理解不同呢,这就要从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说起了,我们文字的变化由象形到现在的简体字,经历了多个民族和朝代的解读,在传承的过程中衍化出了丰富多彩的意义,所以说如果要问你某个词或某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切不可武断的想当然,要代入到原文中,结合到原文中的语境,才能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而这类题型在言语理解题中,我们把它称为词句理解题。 四、词句理解题-关键引导词法 在理解某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将这个词带入到原文所在位置,通过一些特殊的关键词来获得信息。不如通过即、所谓、换言之、也就是说这样的提示词来理解词句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答案)-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答案)发布时间:2017-06-03 10:22:27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列宁说: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 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所反映的是 ( )A.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心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认识始于直接经验,这是( )A.认识论的唯物论B.认识论的辩证法C.认识论的不可知论D.认识论的形而上学26.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32、 拿事实来说话 这一名言体现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时间是认识的目的3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3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 熟知 与 真知 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3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36、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主要说明(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3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3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39、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决定作用于反作用的关系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4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日益丰富。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41、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4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 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 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 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43、在抗击 非典 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44、 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45、尼葛洛庞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为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有一句箴言: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这句箴言是由阿伦 凯(A Kay,1940年生于美国,当代著名计算机专家,美国硅谷的亿万富翁)首先提出的。2004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问节目专访尼葛洛庞蒂,谈 数字化生存 。近年来在我们国内流行的这个著名论断。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46、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4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48.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4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50.关于 天官薄类,心有征知 ,正确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反映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先验论51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52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3 、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加工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5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55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A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内部联系C 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事物的本质全体56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A内部联系和全体的本质 B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C 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 D现象57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58 、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直接在意识中把它们按苹果本来的面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59 、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 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知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知的三种形式60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A只要参加实践B只要刻苦读书C既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61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C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62 、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论来源于实践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63 、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 B 社会实践的需要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 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64 、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 B经验 C 学习理论 D 实践65、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 B 揭示客观规律 C改造世界 D 创立科学理论6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发展规律 B 客观物质世界 C 社会实践 D 物质统一性67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 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 主观随意的过程68 、在认识问题上, 跟着感觉走 是()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9 、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和价值的正确认识D为大多数人普遍赞成的思想形式70 、认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A唯物论 B 辩证法 C 历史观 D二元论71 、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A陷入诡辩论 B 导致怀疑主义 C 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72 、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这种观点是()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73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74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75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 社会实践 D 逻辑推理76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77 实践和理论的认识都有普遍性的优点,而实践又高于理论的认识,这是因为实践还有()A绝对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客观的物质性 D 能动性的特征78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A主观唯心主义承认 B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D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79 、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 这个标准也这是样的 不确定 " ,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 " ,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80、思维的起点是(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8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82、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D、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83、认识的主体是( )A、进入实践活动的具体事物 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C、人的主观意识 D、电脑84、认识客体是( )A、客观精神本身 B.人的意识本身C、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 D、进入实践领域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85、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在于(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86、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C、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87、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88、意识中形成的关于客体的个别特征,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89、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特点是:( )A、诡辩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先验论90、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实践到感性认识 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91、相对主义在真理问题上( )A、坚持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B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C、强调了真理是一个过程 D、反对把知识凝固化92、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法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93、 有用即真理 。这是( )A、马赫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实用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94、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就在于( )A、它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它是否有用C、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它是否是不证自明的9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D.认识和理论是否相一致96、客观事物本身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97、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 悬而未决 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98、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99、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发笃实处便是行 这说明了( )A、知和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行先知后的关系C、知行合一 D、知易行难100、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A、阶级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 按图索骥 的错误在于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13. 跟着感觉走 ,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 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20.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 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C.真理原则说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2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0.马克思主义 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35、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可知论 C.经验论D.实践论3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38、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39、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40、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想象等非理性因素是( )A.非认识、非逻辑因素 B.起激发和调控的作用C.筒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受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41、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 画饼不能充饥 ,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4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43、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身却是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44.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是( )A.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B. 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 一种主观主义D. 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45.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4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A. 个别 一般 个别 B. 实践 认识 实践C. 群众 领导 群众 D. 团结 批评 团结47. 邓小平说: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48.华罗庚生前曾说: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49 、列宁说: 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知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知,更接近于客观真理E.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50.认为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是具有 普遍意义 的 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 。这种观点( )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D.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E. 是主观真理论三、判断题1、 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错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价值的标准是主观的。(错)3、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错)4、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错)5、天赋观念。(错)6、生而知之 (错)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错)8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确)9 、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就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10、实践高于认识。 (正确)11 、绝对真理是不包含错误的真理,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真理。 (错)12 、逻辑证明只能是实践标准的补充 。(正确)13 、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确)14、真正的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正确)15、认识的基础是实践。(正确)16、真理原则是客观的,价值原则是主观的。(正确)17、影像说与白板说都是唯物主义反映论。(错)18、真理与谬误是决然分开的。(错)1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对)20、判断是思维的起点。(错)四、论述题1 、根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两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真理的发展就是由相对真理不断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这一原理是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 2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许多具体观点和结论,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作出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有相对性,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3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 、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2 )这一原理是批判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经验论则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二者各执一端,在总体上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原理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 3 )这一原理也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生搬硬套,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则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轻视科学理论,从而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二者都是主观主义,给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原理,就可以克服这两种主观主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A 5.D 6.B 7.B 8.C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D 23.C 24.C 25.A 26.C 27.C 28.B 29.A 30.C 31.D 32.C 33. B 34. B 35. D 36.A 37. D 38. D 39. B 40. C 41. C 42.D 43.C 44.D 45.C 46.A 47.D 48.D 49.D 50.B 51.D 52. C 53. C 54. B 55.C 56 .A 57. D 58.B 59. C 60.C 61. D 62. C 63. B 64. D 65.C 66 .C 67 .A 68.D 69. C 70. B 71. D 72. D 73.D 74.B 75.C 76.D 77.B 78. D 79. D 80.B 81.B 82.A 83.B 84.D 85.C 86.A 87.A 88.A 89.D 90.D 91.B 2.D 93.C 94.C 95.A 96.A 97.C 98.C 99.C 10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BD 4.ABCD 5.ABCD 6.CD7.ABD 8.ABC 9.BCD 10.ABC 11.ACD 12.ACD 13.ACD 14.ABC 15.ABD 16.BC 17.BC 18.ABCD19.BC 20.BC 21.ABCD 22.ABCD 23.AB 24.B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CD 29.ABCD 30.ABCD 31.ABC 32.BCD 33.BCD 34.BD 35.AB 36.ACDE 37.ABCD 38.CDE 39.AC 40.ABCD 41.DE 42.BCD 43.BC 44.ABCD 45.ABD 46.ABC 47.ACD. 48.ABC 49.BD 50.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