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培养目标的概念-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06:44(一)培养目标的概念1、培养目标的定义(1) 统考的观点 培养目标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学习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 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如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中理、工、农、医、师各类别的培养目标,某一类别院校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3) 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和自身情况确定的把教育对象(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设想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1) 统考的观点 联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基础;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得到具体的实施 区别: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学习者而言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学习者个体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而培养目标只是针对某级某类学校中的学习者而言的(2) 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联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之间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教育目的的落实离不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 区别:教育目的直接反映的是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规定,间接反映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和政治经济对人才的共同要求;而培养目标则在宏观上体现教育目的对人才质量的共同要求,微观上体现各类别各专业的不同培养任务以及社会用人市场的专业需要(3) 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在非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如美国),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国家教育目的层次在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下的国家(如中国、日本、法国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的总教育目标的初步具体化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06:55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1、1992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中小的培养目标:(1)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德育方面: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智育方面: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方面: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美育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劳动教育方面: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2) 初中阶段的目标 德育方面: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 智育方面: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体育方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美育方面: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劳动教育方面: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2、2001 年通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的培养目标: 德育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智育方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体育方面: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美育方面: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发布时间:2017-12-24 20:37:23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培养 理论1.简述 培养 理论的基本内容。答: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给社会有一种 共识 ,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种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2.大众传播在形成 社会共识 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电视媒介在形成 共识 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答: 共识 是社会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统社会,这一功能是由教育和宗教来承担的,而在现代媒介社会则成了大众传播的一项主要任务。大众传播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加工、记录和传达活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外部世界及其变化的信息,用以作为社会成员认识、判断和行动的基础。教育和宗教的传播是在有限的规模和范围内进行的,而大众传播则把同一内容的信息传达到社会的任何阶层和任何角落。优势:1).电视拥有最多的受众,每天的接触时间最长;2).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须的识字能力;3).电视把视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3.什么是 象征性现实 ?答;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 现实 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现实 ,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 象征性现实 (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 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 ,即 主观现实 。人们的 主观现实 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 象征性现实 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 主观现实 ,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 镜子式 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 拟态 的现实。4 主流化效果 指的是什么?答:传播媒介的这种 培养效果 , 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 主流 ,而电视媒介在 主流形成 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 培养 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培养理论:一个概念、 文化指标研究*224面又告诉我们了这一理论和127面的 拟态环境 理论有关系哦。看看 拟态环境 应用多么广泛。在理解拟态环境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理解培养理论的概念。分清楚 客观现实 象征性现实 主观现实 极其三者关系。*培养理论的起源时间、提出人物、背景实验、着眼点,和前两个理论一样老生常谈。但是这样的东西都跟硬件一样,问到这个理论的问题,除了背景实验有可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要你分析,其余的都是名词解释啊,简答论述必不可少的答题点了。*对于培养理论的概念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在226面的第二段对 培养分析 做了个解释,我认为这个是培养理论的概念的第一点 主观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偏差的影响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然后本页倒数第二段提到的 共识 问题就是这个概念的第二个要点。再次,在227面第二段讲到前两点的关系并提出培养理论的重要目的才是第三个要点。另外注意一个细节:培养理论是 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 !要知道270面最下面一段说了批判学派是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哦,所以,多么希奇啊!*培养理论的外围 文化指标研究 三个内容非常清楚,包括229面本节倒数第二段对该理论的评价。第四节知沟理论:背景、假说、上限效果假说、意义*除了 老生常谈 外,230标题二上面一段是知沟的定义。知沟假说那部分也很明确,(示意图解、知识沟形成的5个原因)了解知沟不断扩大的 根本原因 。*上限效果假说(①提出、②观点、③内涵: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的活动的结果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④三条依据、⑤疑问)*知识沟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个人觉得不是重点,但是还是要注意下卡茨曼 信息沟 理论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