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历史学类)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四(5月7日)-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历史学类)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四(5月7日)发布时间:2017-12-18 19:35:101).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始建于1163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你知道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什么建筑艺术流派的建筑吗?A.古罗马建筑B.罗曼建筑C.哥特建筑D.文艺复兴建筑正确答案:C2). 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C.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正确答案:A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运动训练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5 23:27:00运动训练学1 1997年(运动训练学专业)之一一 名词解释(2 *4=8 )1运动训练 2运动负荷 3竞技能力 4训练过程二 填空(0.5 *16=8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三判断(2 *4=8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联系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次联系的方法。(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以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荷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四 简答题(13 *2=26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2 1997(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之二一 填空题(0.5 *26=13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 )、( )、( )六个方面。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 )等。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二 简答题(5 *4=20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三 讨论与分析题(25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15 )四 方法应用(20 )请说米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3 1998年(运动训练学专业)之一一 名词解释(2 *5=10 )1运动训练2竞技能力3运动负荷4周期性原则5重复训练法二 简答(4 *5=20)1运动训练的特点是什么?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3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5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是什么?三 问答题(10 *2=20 )1根据训练的任务额你让不同吧小周期分为哪几类?试制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要点)。2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4 1998年(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之二一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 2训练适应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4 间歇训练法 5一般训练 6 循环训练法 7协调能力二 填空题1竞技体育主要由( )、( )、( )和( )组成。2若按动作结构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 )、( )和( )三大类。3训练适应的特征包括( )、( )、( )和( )。4确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主要依据是( )和( )。5构成间歇训练法定因素包括( )、( )、( )、( )和( )五个因素。6运动技术的形成分为( )、( )和( )三个阶段。7训练适应具有( )、( )、( )和( )四个特征。8运动训练过程的周期有( )、( )、( )、( )和( )五种。9循环训练法由( )、( )、( )、( )四个因素组成。10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分为( )和( ),后者的获得又称为( )、( )、( )。三 判断题1运动训练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各种运动项目训练过程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2虽然恢复过程从运动后开始,但是它对于掌握负荷后的疲劳程度、安排下次负荷时至关重要的。()3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对于全年双周期训练安排明确表明:第一个准备期训练时间应短于第二个准备期训练时间,因为决赛往往安排在第二个训练周期。()4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尤其是最后冲刺的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采用短距离如200、400米跑的训练。()5赛前阶段的训练,为了适应连续比赛的要求,教练员往往连续安排不同训练任务的大负荷训练课。()四 选择题1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主要体现在()A研究和阐明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B同研究和阐明类项目固有的属性和规律C研究和阐明各个专项的所有规律2小周期负荷安排的秩序主要考虑()A不同的训练任务B负荷的大、中、小CA和B3最大力量的增长主要途径有()A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改善B动力性力量C增大肌肉的体积4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乳酸功能能力,若采用跑步的手段,其负荷常用()A 95%以上强度B 80 90%的强度C 距离50米D 距离200米5在大周期训练中,其准备期的专门准备阶段的负荷安排主要以()A负荷量大,负荷强度小B负荷强度大,负荷量适中C负荷量大,负荷强度适中五问答与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3试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5试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6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5 2001年(一般训练学方向)一 名词解释(3 *4=12 )1爆发力2运动训练(狭义)3负荷强度4竞技潜力二 判断题(1 *10=10 )1战术训练的目的是运动员掌握专项运动的战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地应用。()2同类转移是指不同类运动素质在同一运动形式中的转移。()3柔软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想,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4动作速度寓于某一动作之中。()5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承受氧债的能力,无氧耐力亦称速度耐力。6运动员在做等动练习时,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都有变化。()7采用金字塔式的安排方法进行力量训练时,负荷强度不能采用跳跃式增加的方式。()8横向转移包括顺向横向转移和逆向横向转移。()9变换练习法的特点是可以任意变换练习条件进行训练。10极限负荷是绝对的,是就某一运动员个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而言的。()三 填空题(0.5*26=13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 )、( )、( )六个方面。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 )等。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四 简答题(5 *4=20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五 讨论与分析题(25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15 )四 方法应用(20 )请说米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6 2002年(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之一一 名词解释(5 *3=15 )1竞技需要原则2程序训练法3变异组合练习手段4耐力素质5训练课结构二 方法应用题(15 )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请说明加大负荷的途径。三 综合分析题(20 )是以的、过大的和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安排训练负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 2002年(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之二一 名词解释(5 *3=15 )1制胜规律2运动训练手段3训练性比赛4移动速度5训练大周期二 方法应用题(10 *2=20 )1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2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三 综合分析题(15 )试述贯彻有效控制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8 2002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之三一 名词解释(5 *3=15 )1竞技水平2适宜负荷原则3变换训练法4爆发力5运动智能二填空题(1 *15=15 )1排球、武术、举重和中跑项目决定其运动成绩的因素不同,它们归属的想群分别为技能隔网对抗项群、( )、( )、( )。2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 )、( )。3在教学训练中,分解训练法往往又可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 )、( )、( )。4速度素质可分为( )、( )、( )。5按比赛的目的可将比赛分为( )、( )、( )、适应性比赛四类。三简答题(5 *4=20 )1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2简述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用极限强度法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要点。4简述周训练计划的类型及适用范围。四 方法应用题(10 *2=20 )1请选择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任意两个项目,分析两个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2试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五 辨析题(10 )竞技能力也就是训练水平。六 综合分析题(10 *2=20 )1举例说明运动员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之间的关系。2举例说明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及导向作用。9 2003年(应用心理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一 名词解释(4 *5=20 )1运动成绩2区别对待原则3持续训练法4快速力量5运动技术二 方法运用题(15 *2=30 )1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2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是,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25 )项群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0 2004(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之一一 概念题(5 *3=15 )1运动成绩2无氧耐力3程序训练法二 简答题(10 *3=30 )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不同。2简述模式训法的基本结构。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 论述题(15 *2=30 )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她)们仍可以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2系统性训练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是什么?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11 2004(应用心理学专业)之二一 概念题(5 *3=15 )1无氧耐力2战术意识3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 简答题(10 *3=30 )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不同。2简述模式训法的基本结构。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 论述题(15 *2=30 )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她)们仍可以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2系统性训练原则的含义及科学基础是什么?并说明如何保持训练的系统性。12 2004年(体育教育专业 港澳台)之三一 名词解释(5 *3=15 )1运动训练2竞技需要原则3竞技战术二 简答题(15 *2=30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差异。2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三 论述题(30 )举例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13 2004(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留学生)之四一 名词解释(5 *3=15 )1运动训练2运动成绩3训练原则二 简答题(15 *2=30 )1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2简述周训练计划的基本类型。三 论述题(30 )说明乒乓球与100米跑项目速度素质三种类型的表现形式。14 2005年一 名词解释1柔韧素质2项群训练理论3竞技水平4运动素质二 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2简述小周期的类型、主要任务和负荷安排特点。3简述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特点。三 论述1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比赛都有什么样的训练学特点。2请选择体操、射箭、摔跤、乒乓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点。15 2006年一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运动成绩3体能二 简答题1简述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结构和特点。3简述体能训练的意义。三 论述1试述经需要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其运用的注意点。2奥运110米栏作为速度性体能类项目,历来被认为不是亚洲人的强项,但刘翔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该项目竞技能力构成的认识,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16 2007年一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运动成绩3训练规律4模式训练法5灵敏素质二 问答题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2简述不同类型比赛的参赛目的。三 论述题1论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变化与训练大周期分期的关系。2试述我国部分优势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技术创新的意义。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5 23:28:20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量的能力。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30、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31、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如篮球战术中的掩护、盯人、联防等形式。32、战术行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33、运动智能: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34、竞技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35、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36、训练效果: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37、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38、训练强度:指训练时的负荷和速度,亦即是一定时间内的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39、运动训练手段概述: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40、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41、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42、运动智能: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43、运动负荷: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二 、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类。5、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6、竟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竟赛)、(竟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7、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8、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构成。9、战术按表现特点分类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10、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11、体能构成的三个因素是:(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1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以以上个方面。13、运动训练方法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14、运动训练方法按体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15、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16、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17、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分类,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等。18、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时不同的外部条件分类,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等。19、运动训练中直接操作的训练方法有(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8种。20、训练手段的动作构成包含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及(节奏)七种要素。21、训练手段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三种要素。22、训练手段的动作过程包含动作(开始)、(进行)和(结束)三个阶段。23、常用的分解练习法有:(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24、营养素包括(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食物纤维)七类。25、耐力素质根据活动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26、 耐力素质根据与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耐力);(专项耐力)。27、耐力素质根据器官系统机能可分为:(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乳酸无氧耐力);(非乳酸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缺氧耐力);(肌肉耐力);(局部耐力、 全身耐力)。28、耐力素质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可分为:(静力性耐力)、(动力性耐力)。29、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大要素。30、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31、战术按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32、人有(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洞察能力)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33、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34、训练课可划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课)、(调整训练课)四种类型。35、训练效果主要是由(训练方法)、(训练中的运动负荷)两个因素决定的。36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有(积极自觉参加训练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专项化原则)、(个人区别对待原则)、(训练过程模式化原则)、(逐步提高训练负荷原则)。37、生物运动能力是按着以下不同速率提高:柔软度以(天)为单位;力量以(周)为单位;、速度以(月)为单位;耐力以(年)为单位。3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39、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40、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41、按战术的普遍性分类可分为(常用战术)、(特殊战术)。42、竞技状态有(获得)、(保持)、(消失)三个阶段。三、单项选择题: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A、耐力性; B 、对抗性; C、 周期性; D、 速度性。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A、负荷和身体; B、 负荷和心理; C、 负荷和恢复; D、 身体和心理。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A、7-10; B、11-13; C、14-17; D、18-21。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A、300米计时跑;B、150米计时跑。C、200米计时跑;D、60米计时跑。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C、长时间、中小强度;D、长时间、大强度。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A、作用; B、 特性; C、方法; D、 手段。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见断性。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A、中枢神经系统;B、心血管系统;C、循环系统;D、运动系统。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A、竞技体育;B、群众体育;C、学校体育;D、大众体育。2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A)学者提出来的。A、苏联;B、原民主德国;C、中国;D、原联邦德国。26、动作连贯流畅、和谐有弹性反映了练习的(A)。A、动作节奏;B、动作的精确性;C、运动学特征;D、动力学特征。27、(C)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A、及时性和可靠性;B、有效性和客观性;C、连续性和阶段性;D、阶段性和变化性。28、匀速持续训练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发展(C )供能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A、糖酵解代谢系统; B、磷酸盐系统;C、有氧代谢系统; D.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29、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的基本特点是(B )。A.增加分解练习; B.增加完整练习;C.减少完整练习; D.同时增加完整和分解练习。30、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 D)作出严格规定,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A.练习次数; B.练习方式;C.间歇方式 ;D.间歇时间。31、持续训练法是指(A )的训练方法。A.负荷时间较长; B.负荷强度较大;C.负荷时间较短; D.有间歇时间。32、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B )等。A.掩护战术; B.阵形战术;C.盯人战术; D.联防战术。33、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为: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高度的实效性。第三,(A )。A.战术的灵活性; B.战术行动的预见性;C.战术配合的协调性; D.战术行为的隐蔽性。34、(C )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A.运动员现实状态; B.训练计划;C.训练目标; D.训练阶段的划分。35、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B )。A.探索运动训练规律;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D.培养体育人才。36、(D )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A.训练内容;B.训练方法手段;C.训练条件;D.运动员和教练员。37、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敏感期)是( C )。A、4-7岁;B、6-9岁;C、7-13岁;D、9-14岁。四、多项选择题:1、 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ABD)。A、强烈的竞争性; B、超人的体力和技艺;C、增强体质性;D、高尚的娱乐性; E、自由开放性。2、竞技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ABC)方面。A、生理学; B、训练学; C、心理学。D、论理学; E、美学。3、 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ABCD)。A、时间感; B、空间感; C、速度感;D、节奏感; E、乏味感。4、速度素质包括(ACD)速度。A、反应; B、灵敏; C、位移;D、动作; E、柔韧。5、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A、B、C)A、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跑;B、法特莱克跑;C、越野跑;D、间歇跑。6、 影响负荷量的因素有(ABCDE)。A、总重量; B、总距离; C、次数;D、组数; E、总时间;7、发展速度的方法是:(A、B、C、D)A、80米以下的计时跑; B、80米以下的行进间跑;C、下坡跑;B、上坡跑。8、发展柔韧素质的常用方法是:(A、B、C)A、静力性拉伸练习;B、动力性拉伸练习;C、被动性拉伸练习;D、摆动练习。9、一般将力量素质分(A、B、D、E)。A、最大力量; B、相对力量; C、肌肉力量;D、速度力量; E、力量耐力。10、运动技术原理须全部或部分服从(A、B、D)。A、生物学原理;B、心理学原理;C、教育学原理;D、社会学原理;E、动力学原理。11、训练计划的类型按训练计划时间的跨度大小分为(A、B、C、D、E、)。A、多年训练计划;B、全年训练计划;C、阶段训练计划;D、周训练计划;E、课训练计划。12、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实践中将训练课划分为(A、B、C、D)A、身体训练课;B、技、战术训练课;C、测验、比赛课;D、调整训练课。五、 判断: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 ,反之划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过程。 ( )2、科学化训练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训练按照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 ( )3、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少年使用。 ( )4、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 ( )5、负荷量过大容易引起过度训练。 ( )7、只要队员有较强的实力,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与运动成绩关系不大。 ( )8、男运动员一般比女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早2年。 ( )9、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 )10、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之间的转移属于同类转移。 ( )11、人体的任何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它维持着人体的基础生活能力。( )12、力量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基础。( )13、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但不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 )14、在完成力量练习前要做最深的吸气。( )15、电刺激练习法是现代新的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法。其最大优点是:训练部分准确。( )16、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小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17、反应时是决定反应速度快慢的基础。( )18、一般人视、听、触觉之比,触觉反应最快,听觉反应次之,视觉反应较慢。( )19、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一般说不低于最大强度的70%。( )20、耐力素质与人体其他身体素质无关,它是一种单因素的能力。( )21、人体肌肉纤维的类型及数量对耐力素质的影响不大。( )22、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23、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24、给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对教练员没要求。( )25、给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主要是选择练习方法及手段。( )26、能否取得训练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27、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28、训练中运动负荷越大越好。( )29、运动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技术与身体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30、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六、 简答题:1、简述运动员从事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2、试举例说明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3、训练计划有那几种类型?4、简述运动员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的注意事项。5、试举例说明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6、试举例说明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7、简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8、简述恢复的主要意义。9、简述发展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10、简述发展灵敏素质的注意事项。11、简述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12、简述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注意事项。13、简述制订训练计划的要求。14、简述赛前训练中需注意的问题。15、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6、简述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 取胜和对抗的本能 及 追求胜过对手 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审美、经济(赛会)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17、简述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一个人想要跑得快就需要具有较好的腿部后蹬力;想要跳得高、跳得远就要有较好的弹跳力;要想投(掷、推)得远就需要发展上肢爆发力;攀爬和提、拉重物等也离不开上肢、腰腹部及腿部力量,所以说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18、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肌肉牵拉角度 。肌肉收缩牵拉骨骼进行运动时,犹如在杠杆运动,在整个活动中,随着杠杆的移动,肌肉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角度上牵拉,其力量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当负重屈肘作弯举时,肘关节角度在115~120度时,肱二头肌张力最大,30度时张力最小。膝关节弯屈在164度和130度时腿的力量几乎表现一样,屈膝低于130度时,腿的力量则下降。肌肉不同的牵拉角度对力量素质的影响,及完成技术动作用力正确与否关系较为密切。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改进技术动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19、简述影响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的因素。20、简述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21、简述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⑨确定恢复措施;⑩训练检查与评定。七、论述题1、试举例说明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2、运动员选材主要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因素?3、论述儿童少年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4、为什么说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5、试述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特征。6、试述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将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2.运动负荷过小或训练频率过低。运动负荷过小,运动员机能反应很小,难于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也难于导致机体发生结构与机能重建现象,因而不能出现超量补偿,或超量补偿的程度很低,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可见,运动负荷刺激过大虽不可取,但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也就没有运动能力的提高。若训练频率过低,虽则每次训练课都可取得理想的运动效果,然而由于训练课频度过低,直至上次训练课所取得的超量恢复已经消退才进行下次训练课,运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相应提高。7、试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8、试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因素。综上所述,决定和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9、分析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10、分析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11、分析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12、试述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13、试述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14、试述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15、简述训练课计划的内容。16、试述安排年度训练计划的注意事项。17、试述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18试述竞技状态的具体表现。19、试述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特征。1.运动训练理论表现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2.运动训练活动对新学科知识的高度敏感性;3.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直接指导性;4.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渗透性;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成果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20.试述运动训练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1.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研究进一步加深;2.极为注重对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定性指标的研究;3.在强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对运动员竞技能力 非衡结构 理论的研究;4.对运动项目的认识从 能量代谢 角度向 运动表现 转变的趋势;5.运动训练过程中非训练因素对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研究。21、周期性训练原则的意义。1.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因此,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在周期性基础上,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为一个大系统,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做为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2.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重涵义:第一,要能够挖掘出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第二,要能够在每一年的重大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前者是按照多年训练目标通过系统化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后者则是合理计划和完成年周期中每个小中周期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3.使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在周期性基础上,教练员对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能达到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而且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年需要达到的分目标,以及每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乃至每节训练课的小目标。从而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练以及练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并组织训练过程,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每个训练环节的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随时修正训练。2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二)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三)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四)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五)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23、试述运动技术基本特征。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在任一特定时刻,运动技术的规范要求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随着运动员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运动器械设备的不断改进,运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即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之中。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运动技术应具备相对稳定的动作结构。在比赛中,应力求保持这种结构。同时,随着比赛环境及比赛对手的变化,有效的运动技术应能随这些变化而有所调整。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不论何种运动技术都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具有运动的规范性和公认的动作规格。然而,由于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等许多方面具有不同的个人特点,所以,运动技术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而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24、阐明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在很多运动员的脑海中,都误以为比赛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十分理想,他们经常期待着一个非常完美的比赛环境。很可惜,每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那些未预料到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及水平的发挥,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及海拔高度的影响,都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造成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抽签的变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构成负面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 模式化的训练 ,亦即是尽量让运动员在同样的条件下从事训练,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最佳竞技状态的影响。例如,预早到达比赛场地以适应不同的气温或海拔高度,在平常的练习亦要养成风雨不改的拼劲等。总之,让运动员经历符合重大比赛实际情况的比赛或训练,是保证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手段。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柏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尽可能纠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行为。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例如,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极朋的压力,因而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支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身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的运动项目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