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资料分析预测与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其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考点,我们就可以掌握考试的核心,即命题人会对数据做什么样的处理,这就使得我们的备考是有的放矢的。 第二部分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资料分析考点全预测 考点1:基期量相关只有1种考核形式: 基期量计算已知末期量和增长率,求基期量,可直接利用公式:

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答题技巧:区分资料分析增速与增幅

区分资料分析增速与增幅是资料分析题中的必考题型,也是其中的一大难点。备考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的考生尤其需要注意,毕竟这算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那很有可能出现失误的问题。红师教育专家为考生整理了该知识点的解题技巧,希望帮助考生逐步克服各个知识点,取得成功。 在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资料分析的备考中,我们首先应掌握资料分析中的基本统计概念。而增幅和增速这两个统计指标让大家很是头疼,今天就为大家具体讲解,何为增速,何为增幅? 严格意义上说,增速用来衡量绝对量的相对变化程度,用%表示。增速也就是常说的增长率,其运算公式为:增长率=增速=(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例如:2015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那么这里的2014年、2015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就是绝对量,是增速(相对量)。

不少考生直观上认为增幅即为增速,这种看法是不严谨的。比如:2014年全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年全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90亿元,同比增长。那么2015年全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同比增长增幅比2014年提高()100=0.8(个)百分点。这里就不能用%表示,必须要用百分点表示。 从出题方式来说增速和增幅也是不同的,下面笔者就列举两道例题,让大家从出题方式上看看增速与增幅的区别: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启蒙戏剧的主要形态及蕴含-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19 19:53:24启蒙戏剧的主要形态及蕴含18世纪下半叶成熟。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反封建、反教会。封建贵族阶级的黑暗统治和腐朽思想成为主要批判对象,政治与社会批判是启蒙主义戏剧的两大主题。描写向度:多数剧作着眼于现实,描写日常生活,特别是爱情、婚姻与家庭,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作家关注的焦点,道德批判是作家的切入点,人的德行与责任被放到了生活的重要位置,自由、民主、平等成为剧作的思想内涵。人物刻画: 第三等级 为正面形象(新崛起的中产阶级、市民、仆人),贵族成反面形象。艺术特色:真实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悲喜混杂。三、启蒙戏剧在欧洲的发展(一)丹麦戏剧现存最早的戏剧剧本是描写使徒事迹的《多罗西亚喜剧》,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戏剧取代宗教戏剧。1722年,霍尔堡的《政治工匠》上演,以丹麦语写成,是丹麦第一部民族戏剧。18世纪70年代,民族戏剧成熟。18世纪20年代,有公共剧院的建筑,1784年,建立尼托夫剧院(现 丹麦皇家剧院 )代表作家:霍尔堡 北方的莫里哀(二)英国戏剧喜剧成就高于悲剧,表现形态多样:话剧、歌剧、舞剧。喜剧分为:感伤主义喜剧和风俗喜剧感伤主义喜剧: 流泪的喜剧 ,是一种带有感伤情调但通常又以皆大欢喜或圆满结尾的剧作。萌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成熟。代表作家斯梯尔《葬礼》、《自觉的情人》。18世纪后期获得更大发展,凯利、坎伯兰为代表。风俗喜剧:以社会风俗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恶习为表现对象的讽刺喜剧。18世纪下半叶成主流,代表作家谢里丹。戏剧表演及代表作家两大流派:(1)充满激情但带有浮夸和装腔作势之弊的古典主义表演方式,代表人物奎因。(2)力求自然、真实的现代表演方式,代表人物加里克、麦克林。谢里丹:7个喜剧剧本作品富有很强的现实性,蕴涵丰富,语言和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智慧,代表了英国18世纪喜剧的最高水平。《造谣学校》(三)法国戏剧狄德罗(1713-1784) 百科全书派哲学著作:《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美学著作:《美之根源及性质和哲学研究》、《论绘画》等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等市民剧戏剧主人公不再是王公贵族,而是 第三等级 ,特别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不必遵守 三一律 ,不必写成五幕。人物以对话为主,尽量减少独白,不是用诗而是用接近口语的散文写成。演员的表演力求生活化,摈弃充满激情、矫揉造作的朗诵式表演,人物活动的环境接近现实生活并与其身份性格相称。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东西方戏剧的结构比较?-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17 20:42:19,东西方戏剧的结构比较?第一,中西戏剧理论家都高度重视,都认为结构是戏剧的第一要素,这种不谋而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戏剧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李渔讲: 结构第一亚里士多德说, 一出悲剧 ..只要有布局,即情节的安排,一定能产生悲剧的效果.第二,中国戏剧(戏曲)的结构是一种线性串珠式的结构,指以点线串并的结构形式,将故事段落和情节打碎成无数的小颗粒,再用线将之纵向的串连起来,让事件以点的面貌在线中顺序排序而发展,即让情节,冲突,埸景都以点状的形式出现,遵循线性排列的规范.而西方戏剧则是一种板块推进式的结构,采取板连接的形式,将故事的段落和情节段落规划,安排成几个大的板块,让事件的进展和矛盾纠葛都集中在这几个板块中,以无数个板块的推进来完成整个故事剧情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第三,就剧情的发展线来说,中的戏剧要求是纵的方向即主线的集中,西方的戏剧都是在发展线在面中的纵横交织,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戏剧的结构表现是一种纵向的线性差,而西方的戏剧的结构表现的则是一种横向的板状差.第四,中国戏剧因为是线性的串珠式结构,所以不像西方戏剧那样讲冲突,讲 激变 ,讲 发现 与突转 ,,而是讲曲折,讲波涛,讲起伏,而西方戏剧因为是板块结构,对情节的安排往往不是头头站道来往往打破事件发展的次序组合,直接进入冲突的核心,不求延伸而求横段面发展,所以充满戏剧性与紧张性,比较引人入胜.第五,中国戏剧的线性结构因重写意,重表现,重虚拟,所以这样一种自由铺展的方式让中国的戏剧相当的抒情性,而西方的戏剧因板块结构,重写实,重再现,重模仿,抒情自然而然就成了弱项.第六.西方戏剧在十七世纪曾经把 三一律 作为戏剧结构的表现,即强调时间整一(剧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地点整一(动作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整一(剧中的情节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有人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实际上亚氏只是搬弄是非出了 动作或情节是一个有机整体 并没有在时间,地点上制定如此类的法规,而中国戏剧关于戏剧结构有很精辟的理论,但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从来没有 三一律 的清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