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试常识知识精选习题(6)

1.“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一样事物时,受事物的某种突出特征影响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心理效应。下面能体现这种效应的是()。A.情人眼里出西施B.心有灵犀一点通C.柳暗花明又一村D.无心插柳柳成荫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A.乌江自刎B.挟天子以令诸侯C.完璧归赵D.焚书坑儒3.“手表定律”是指当我们同时具有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时,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对做好团队工作的启示是()A.维护领导权威B.避免令多出门C.服从组织安排D.领导言行一致4.下列关于“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理解,错误的是()A.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B.依法审判是依法治国的保障C.依宪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D.依法治理社会是依法治国的难点5.下列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节假日制度的评价,说法最恰当的是()A.这一制度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时间保障B.这一制度是对公民劳动权的时间保障C.这一制度是对公民私生活给予的时间保障D.这一制度未能正确对待法定节日与假日的关系国家军队文职考试网()解析题目或解析有误,。

2015年考试岗位能力指导:行程之多次相遇

在军队文职岗位能力考试中经常出现多次相遇的问题,可以说是数学运算题型中难度最大的一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线上的多次相遇(包括反向和同向);第二种是环线上的多次相遇。下面国家军队文职考试网就为大家讲解做这类题目的一些知识点和方法。一、多次相遇的定义及核心公式直线多次相遇:两人同时相向出发并不停地在两地间往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两人多次相遇。环线多次相遇: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并不停地绕环线进行在此过程中多次相遇。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两人相遇走过路程之和=两人速度之和×相遇时间二、直线上多次相遇的行程过程及规律推导由于环线多次相遇问题与解决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的思路相同,所以在此只分析直线上的多次相遇行程过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时间t在C点相遇,继续前行分别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D点第二次相遇,继续前行分别到达对方起点后返回,如此往返。设甲的速度为V甲,乙的速度为V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的相遇路程和就是两地间距离AB,从第一次相遇后到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2倍的AB,依次类推,后面每次相遇时两人走的路程和都是2AB,所以每从前一次相遇到下一次相遇之间两人走的路程和的比例是1:2:2:2···由于甲乙两人的速度不变,相遇过程中速度和也始终不变,由相遇路程=两人速度之和×相遇时间,可知,从前一次相遇到下一次相遇之间两人走的路程所用时间比例也是1:2:2:2···同理可得,从前一次相遇到下一次相遇之间单个人甲或者乙走的总路程S甲或S乙的比例也是1:2:2:2···那么,从最开始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AB,由上述推出,从最开始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是3AB,从最开始出发到第三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是5AB,依次推出从最开始到第N次相遇时两人走的总路程和的比例是1:3:5:7:9···,由此总结出从最开始出发到第N次相遇时两人走的总路程是S总=(2N-1)AB(详表如下):所以在行程问题的多次相遇中,一定要掌握好多次相遇的具体行程过程和规律,牢记住每前一次相遇结束到下一次相遇之间两人走的路程总和、所用时间和两人分别走的路程的比例都是1:2:2:2···,从最开始出发到每一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总和的比例是1:3:5:7:9···,在解题的过程中巧妙的应用这两个比例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三、实战演练A.5B.2C.4D.3方法一:要求在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多少次,首先弄清楚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的时间是多少。因为两地相距30米,甲速度是37.5米/分,乙速度是52.5米/分,根据相遇时间=相遇路程/两人速度和,得到第一次相遇时间是20秒。根据前面推论得到每次相遇的时间比例关系1:2:2:2···可知,从第一次相遇后到第二次相遇经过的时间是40秒,再经过40秒后第三次相遇,所以在1分40秒时,两人相遇了三次。还剩下的10秒不可能再次相遇,所以在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了三次,D为正确选项。米米米米通过上面的例题,可以发现,不管在考试中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题目再怎么变化,只要我们理解并记住那几个结论,多次相遇问题并没有那么困难。岗位能力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

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考试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以及各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试卷中的重点题型,出题频率极高,几乎年年都有涉及。但是由于这一类问题涉及范围较广,题型较多,对思维要求较高,也是数学运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那么我们的考生如何在复习过程中理清思路,做到快速准确地求解呢? 解答行程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即S=vt,一般我们遇到这类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基本公式出发,围绕公式选择解题的切入点,针对路程、速度、时间三项,先看题目让你求什么,然后返回题目中去寻找其余两个量,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除了基本公式以外,相遇、追及公式也是解决行程问题的时候经常用到的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岗位能力考试中的行程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础行程问题、相遇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解决行程问题一般会用到公式法、比例法,有时还会用到赋值法解决这一类问题。 例1、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共跑了多少米?() 这道题是一道典型的行程问题。要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也就是在求小狗的路程,因为路程=速度时间,小狗的速度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只要求出小狗跑的时间就可以了。小狗跑的时间其实就是姐姐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姐姐追弟弟的过程是一个追及过程,追及的时间=追及的路程差姐姐和弟弟的速度之差=80(60-40)=4分钟,小狗跑了四分钟,每分钟跑150米,那么一共跑了600米。

例2、甲、乙两人在长30米的泳池内游泳,甲每分钟游37.5米,乙每分钟游52.5米。两人同时分别从泳池的两端出发,触壁后原路返回,如是往返。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则从出发开始计算的1分50秒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 这道题是一道多次相遇的问题,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需要用到相遇公式,相遇的路程和=速度和时间。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为30()=1/3分钟=20秒,第二次相遇的时候两人的路程和应为60,那么相遇时间就是60()=2/3分钟=40秒。再次相遇还是需要两人游60米,也就是说还需要40秒,那么到1分50秒的时候两人一共相遇了3次,选择B选项。

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备考: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首先,熟记行程问题的公式。 要想学好数量,最基本的公式一定要记牢,并且知道其之间的关系。比如说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包括其存在的正反比例关系。很多考生都喜欢考场上现推公式,但是这一做法不仅会耽误考试的答题时间还容易昨天没思路。熟记公式,掌握其正反比例的关系有助于快速有答题思路和解题,因此考生不要等着考场中推到,一定在考前熟记公式,然后再考场上直接应用。同时关于牛吃草,流水行船问题,简单的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问题相应的公式也要牢记于心。这样即使是稍微复杂的题,考生们也容易在考场中有思路并把题快速的解答出来。 其次,巧用特值法。 当题干中存在M=A*B这种关系时,并且已知其中一个量而另两个量未知,最后仍求这个量。

在行程问题中,通常路程不变,我们会设路程为速度或者时间的公倍数,进而继续求解。 最后,会用比例法。 在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在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在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比如S一定,V1:V2=3:4,则T1:T2=4:3。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是V1:V2:V3=3;4:5,则T1:T2:T3不一定就是5:4:3,此时我们可以设S为3、4、5的最小公倍数60再求出时间。正确结果应为T1:T2:T3=20:15:12。如果是T一定,V1:V2=3:8,则S1:S2=3:8。当题干中尤其涉及到速度或者时间有增加和减少时,常会用到比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