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常识判断题型历史考点一
岗位能力常识判断部分历史方面考点确实很繁杂,需要花时间逐一梳理清楚,今天想带领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古代史中夏、商、西周与春秋战时期部分考点。 考点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是我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组建军队、修建城堡、宫殿,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机构初具规模,标志中进入奴隶社会。 考点二:商朝:定都亳,中期盘庚迁都于殷。是中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的发掘,确证了其存在。商朝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西周的实行分封制。西周政权实行著名的两都制度。西周实行井田制。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西周继续商代的传统,使用贝币。 考点四: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趁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后世又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 考点五: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七雄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考点六:战时期三次著名战役:桂陵之战,交战为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交战为魏、齐、韩,减灶计长平之战,交战为秦、赵,纸上谈兵。 考点七: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2020年陕西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常识判断政治考点集锦(四)
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本篇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考点一: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考点二: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三: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考点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五:我对外开放进程:1980年,邓小平首倡,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我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考点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考点七: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预测考法: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的事物的是: ①人民公社 ②乡镇企业 ③大庆油田 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选C。人民公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现象。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乡镇企业和家庭联产承包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出现的事物。
题目常常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预测考法就是多次考过的,但是不代表这种考法不会再考,有可能还会考察改革开放前后出现的事物或者取得的成就,还有太多可以出现的事物,一定要牢牢区分题目出现的选项是在改革开放时间点之前还是之后。
军队文职招聘考试岗位能力备考常识速记之政治类常识考点
中人民解放军大阅兵,是指在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的重要武装力量,在庆大典举行的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本篇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建立以来重要的大阅兵。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5次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大典、建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7次大阅兵。 考点二:2019年10月1日70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庆阅兵史上首次出现女将军。女将军领队程晓健曾是一名特级飞行员,飞过7种机型,执行过数十次重大任务,是新中培养的第一位女师长。
新中开大典中的阅兵式,是我现代阅兵式的蓝本。至今阅兵程序和内容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考点四:1952年10月1日,建3周年阅兵军队文职招聘考试部队和少数民族民兵大队首次参加阅兵式和分列式。 考点五:1953年10月1日,建4周年阅兵火箭炮兵首次受阅。 考点六:1955年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 考点七:1956年庆阅兵是新中前12次大阅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阅兵。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登场,雷达探照灯初次公开亮相。 考点八:1957年庆阅兵外来宾最多,产战斗机首次参加阅兵。 考点九:1958年庆阅兵三轮摩托车方队、士兵船形帽方阵最后一次出现在庆阅兵式上。
考点十一:1984年庆阅兵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阅兵,战略导弹首次亮相。 考点十二:1999年建50周年阅兵式展示了迈向信息化的人民军队。 考点十三:2009年庆阅兵受阅武器装备100%中造,其中90%为首次亮相,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基本形成以新型主战装备为骨干,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裝备相协调,具有中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考点十四:2015年9月3日举行中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第一次在非庆节举行大阅兵,三军仪仗队首次男女混编,首次组织抗战老战士,包括民党老兵参阅。
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
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 核心考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核心考点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核心考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我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核心考点4:我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在宏观调控上,强调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核心考点6: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或者央行买进债券,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②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经济法规和运用经济法规,法律手段是最具有普遍约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调节手段。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核心考点7: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核心考点8: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对发展中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核心考点10:体的概念 所谓体,是指的根本性质,即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中的地位,亦即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体体现着的阶级本质和内涵。 阶级性是的本质属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性质。因此,判断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核心考点11:政体的概念 所谓政体,亦称的形式,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政体的基本类型 (1)当代政体的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以世袭的君主(王、天皇、女王)为元首,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形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也是当代多数资本主义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2)社会主义政体 社会主义的政体只能是而且应当是民主共和制,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核心考点12:体与政体的关系 体与政体共同构成制度,两者的关系如下: (1)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和体现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体可以有不同政体与之相适应,但政体仍然是体决定条件下的政体,仍然是反映一定阶级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一个采用什么政体,除了由这个的体决定外,还受到这个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二: 重点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叫何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重点内容分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重点内容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重点内容5: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重点内容6: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按规律办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或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或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重点内容9: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和旧事物并不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进行区分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重点内容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事物内部往往有多种矛盾存在,各种矛盾在事物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各种矛盾存在的情况下,往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1)主要矛盾是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辩证的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重点内容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含义 在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也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易其位、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因此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重点内容1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含义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它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重点内容1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重点内容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地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重点内容17: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在: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 重点内容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因为: 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从而使价格渐长。 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总之,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 重点内容19: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1.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这一作用是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 2.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这些作用是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实现的。 重点内容20: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以上就是对2015年军队文职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知识简介,对于首次接触军队文职考试的考生而言,希望上述内容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