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军队文职招考考点剖析之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2014年军队文职招考在即国家军队文职考试网()为您解读岗位能力难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判断推理模块,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板块,从字面上看,“判断推理”除了考查判断、推理之外,其实还包括对概念的考查。在概念中,所应用的主要逻辑知识是“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辨析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混淆概念”的谬误。集合概念是指把对象事物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反映的概念,比如,“舟山群岛”、“人类”等。非集合概念与集合概念相对,是指不把对象事物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反映的概念,比如,“士兵”、“汽车”等。像这种表示概念所用到的是不同的词语的情况,孰是集合概念孰为非集合概念,比较容易辨析。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句中会表达不同概念,容易混淆视听。比如,(1A)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1B)中国人是黄种人。其中,(1A)中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1B)中的“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再比如,(2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著作(2B)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这里,(2A)中的“鲁迅的著作”是非集合概念,(2B)中的“鲁迅的著作”是集合概念。那么,对这种既可能是集合概念又可能是非集合概念的语词,究竟怎样识别呢?识别方法主要是:(Ⅰ)如果这个词语在谓项位置,而主项是个体,那么该词语就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Ⅱ)如果这个词语在主项位置,那么此时需要理解谓项所表示的性质是否能够合理地被每一个主项所具有,如果能够,那么该词语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否则就说明谓项所表示的性质是在主项作为一个整体时具有的,那么它是集合概念。比如,在(1A)中,“中国人”是属于情况(Ⅱ),此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吗?很难合理地这样认为,所以(1A)中的“中国人”表示的是集合,即“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勤劳勇敢”的特点,所以是集合概念。对于(1B)中的“中国人”也属于情况(Ⅱ),此时可以合理地认为“每一个中国人是黄种人”,因而此时的“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同样地,在(2A)中属于情况(Ⅰ),主项中的《朝花夕拾》是个体,所以此时的“鲁迅的著作”是非集合概念。而在(2B)中,依旧是情况(Ⅱ),这时候,每一本“鲁迅的著作”都“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吗?明显也不能这样合理地认为,故此时的“鲁迅的著作”就是一个集合概念。在考试中,考题往往是通过对“混淆概念”这一逻辑谬误的理解来出题的。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在例题的题干中,第一句中的“我国的佛教寺庙”属于情况(Ⅱ),此时,每一个“我国的佛教寺庙”都“分布于全国各地”吗?明显不能这样认为,故第一句中的“我国的佛教寺庙”是集合概念。第二句中的“我国的佛教寺庙”属于情况(Ⅰ),普济寺是个体,所以此时的“我国的佛教寺庙”是非集合概念。以此推理,属于“混淆概念”的错误。同理,在D选项中,完整表述就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他是独生子女,所以他娇生惯养。第一句的“独生子女”是集合概念,第二句的“独生子女”是非集合概念,这样的推理同样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故选择D。总之,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理解必须与对“混淆概念”这一逻辑谬误的理解相结合。如此,将能够娴熟地掌握住考查这类考点的相关考题。岗位能力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

2019江苏军队文职招考面试热点:从“啥是佩奇”看乡村留守老人问题

热点背景:近日,短片《啥是佩奇》爆红并成功刷屏互联网儿子一家即将回农村接父亲去城里过年,孙子点名要佩奇,于是留守农村的爷爷问遍村里乡亲,几经波折后最终亲手给孙子做了一只由粉红色鼓风机改造的小猪佩奇。在这部短短5分多钟的视频中,无论是田头上劳作的,还是村口下棋的,不管是做小买卖的还是搞采购的,镜头内老年人比比皆是,而这些镜头,其实正是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命题预测:近日,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官微公布的主题为啥是佩奇的宣传片在互联网上迅速刷屏。该片讲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深山里的留守老人李玉宝,为了给城里的孙子准备春节礼物,问遍全村啥是佩奇的故事。在这部短片中,跟李玉宝一样的老人比比皆是。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红师解析:这部宣传片中,老人李玉宝为完成送孙子的新年礼物,认真努力的过程让人感动。但镜头中,村里像李玉宝一样的老人,大多一个人生活,临近过年也一个人包饺子等片段更让人动容。这背后反映出的当代乡村留守老人问题,引人深思。现实生活中,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和谋求更好发展的步伐,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人情压力甚至是抚养孙辈的重担丢给了家中的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当前乡村留守老人的问题,归结下来有以下几点:(1)生活质量相对较差。农村留守老人无固定经济来源,主要的生活维持靠农业劳作和子女补贴。但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能通过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收入受个人身体状况影响较大。再加上子女补贴也不稳定,有时还需要老人补贴孙辈的支出。经济情况堪忧,生活质量无从谈起。自然无从知晓啥是佩奇。(2)精神生活单一甚至贫瘠。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相对单一,子女的陪伴和问候对老人的心灵慰藉尤为重要。但现在子女都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尤其是独居老人,生活没人照顾,平时也没人可以交流谈心,找不到精神寄托。孤独感相较生活水平的落后,对留守老人是更大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子女、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改善当前乡村留守老人的问题。(1)从子女层面,应尽可能多的常回家看看。即使工作忙碌,也应多抽时间打电话或通过互联网视频,多与老人沟通,问候老人。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体恤他们的精神需求。(2)政府应根据当地乡村的具体情况,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是将符合条件的老人,纳入低保范围,在经济上实现老有所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应组织志愿者队伍或留守老人服务队,定期对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如理发、卫生清扫、房屋修缮等。(3)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在乡村借鉴社区养老模式或互助式养老模式,让留守老人之间实现最基础的互助和沟通,消除孤独感。同时,国家应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建设,并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承办养老院,解决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4)社会应加大对尊老爱老的宣传引导。通过公益广告、公益活动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通过树立正反面典型,号召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老人,构建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促使留守老人的问题得到更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