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多省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必考世界文学常识(五)

第1条伏尼契:《牛虻》,歌颂意大利革命党人 第2条柯南道尔:侦探小说家,《血字的研究》《波西米亚丑闻》《红发会》 第3条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第4条果戈理:短篇小说《外套》,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小说集《彼得堡故事集》(包括《狂人日记》《涅瓦大街》等) 第5条屠格涅夫:《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 第6条列夫托尔斯泰: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十月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第7条契诃夫:散文中的普希金,《变色龙》《套中人》《小军队文职考试之死》 第8条高尔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9条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 第10条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唐代文学教案 第一讲:隋唐文学概述2-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21 18:07:05唐代文学教案第一讲:隋唐文学概述引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该诗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所作,一说是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写。首联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因音节流转,自然明快,脱口而出。颔联发挥 凤去台空 之意。吴国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已进入坟墓。颈联跳出对历史的凭吊、沉浸,转向自然江山。若隐若现的三山和中分长江的白鹭洲触发了诗人的豪情,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尾联回到现实,心情沉痛。想望长安却不能,寄寓深意。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象征。陆贾《新语 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这里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报国无门。触境生愁,意寓言外。传李白激赏崔颢《黄鹤楼》,乃作此诗较胜负。本诗用韵上,意到笔随,自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结构上,融典故、景物和感情于一炉,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深远。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为杜甫晚年出蜀,北归无望,漂泊湖湘而作。首联紧扣题目,点明登临之意,暗含沉郁之感。清人仇兆鳌云: 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结合尾联来看,与其说喜悦,不如说感慨忧伤。颔联承上,写洞庭湖的雄奇壮观,浩瀚无边,又展示了杜甫的博大胸襟。颈联转折写自身凄苦情状。和颔联相比,一开阔,一黯淡,于开阔处陡然一转,令人凄然欲绝。百年多病,壮志难酬。尾联出人意料,不承上写景和念己,而是转到对于国事的关心,更从精神上见其博大胸襟。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前人概说 唐诗闻一多说: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 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胡应麟所说: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诗薮》外编卷三)二、唐诗的主要成就1、创作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2、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扩大。3、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诗歌偏于华丽、绮靡、纤巧,唐人则杂之于险怪、粗犷、诡谲,诸象纷呈,各放异彩。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声律风骨兼备,内容形式并美。三、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国力强大、文化开放、士人自信与文化繁荣。贞观四年(630),唐朝打败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都归附唐朝,推尊太宗为天可汗,唐朝遂取代突厥成为东亚盟主。统治者心境开放和文化兼容,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去华夷之防,包容外来思想和文化是唐朝的基本国策。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强大的经济、开放的文化环境,科举制度的完善,培养了士人自信,这又促进了士人的自强。绘画、书法、音乐等的繁荣使文学风格多样化。唐人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表现:王翰 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旧唐书 王翰传》)陈子昂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zhi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答洛阳主人》)岑参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碛qi山西馆》)杜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漫游、入幕丰富了文学题材与内容。唐人漫游扩大了东晋以来的山水游览诗。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边塞大漠,促进了山水诗和边塞诗的繁荣。进入幕府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经。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元结等人曾在幕府生活过。李商隐的仕途更主要在幕府。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等对于诗词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3)行卷、读书山林与贬谪促进文学发展科举前的行卷作品对诗歌技巧的提高、诗歌内容的多样等有促进作用。唐代士人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清幽的环境会影响到诗风。如陈子昂、李白、岑参、孟郊等。唐代文人的贬谪生活,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情调意境、诗风文貌。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理想破灭等对文学影响很大。(4)佛道思想丰富了文学题材、风格从立国之本来说,唐代以儒为主;从思想文化领域来说,则是儒道释并存。在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道家思想对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亲和自然。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李白、李商隐等都有神仙信仰。佛教的具体影响孟浩然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王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李颀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宿莹公禅房闻梵)禅宗讲究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借助具体物象表现难以言传的禅机。唐诗空灵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意蕴就是受此影响。大量诗僧出现。《全唐诗》收录诗僧113人,诗2783首。王梵志、寒山诗就是其中的代表。拓展了唐文学的体裁。俗讲和变文就是此时出现的新文体,内容主要为佛经。(5)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到魏晋南北朝,其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认识,走向自觉与自立。表现在它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它的政教功利目的,追求审美。从内容上看,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甚至走向娱乐;从形式看,重辞采声律之美,重艺术技巧。 骈文将这种形式美推向了极致。近体诗也即将形成。唐人对之加以继承与革新,使之达到文质彬彬,风骨兼备。(四)唐代文学的分期及特点表现领域上,题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展到一般寒士。情思格调上,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声律风骨兼备的境界。诗歌形式上,将四声二元化,解决了律诗的黏式律问题,从而创造了新体诗 律诗。(2)盛唐(712-761):诗鼎盛期。盛唐在诗体上推陈出新的表现:(1)李白袭用古乐府旧题,熔铸新的现实内容,倾泻自己情感,使乐府古题获得了新的生命。(2)高岑等人的七言歌行突破了初唐时骈偶整齐的格局,句式参差,章法多变。(3)李白、王昌龄等的七绝达到化境,被推为神品。(4)杜甫诗歌各体兼备,七绝、五古、律诗、新题乐府都集历代之大成。(3)中唐(762-826)全面繁荣中唐前期,诗为盛唐向新时期转变的过渡期,作家多但创新少。 大历十才子 为代表。中唐后期, 诗到元和体变新 ,到贞元、元和间,诗歌新变。以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为代表的写实讽喻诗派和以韩孟为代表的险怪奇崛诗派。李贺以奇情异想和幽峭冷艳的语言、柳宗元以幽深峻洁的风格分别独树一帜。古文勃兴,传奇成熟,曲子词和讲唱文学流行,辞赋和骈文新变。(4)晚唐(827-907)唐诗尾声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意境深沉,追求幽美细约的审美情趣,开拓了以朦胧为特征的审美境界。同时也是杜甫以后的七律大家。面对末世,晚唐诗坛普遍弥漫着一种感伤情调,咏史怀古和恋爱艳情成为流行题材。随着晚唐城市经济的发展,配乐歌唱,风格婉约绵邈的词兴起。《花间词》就是代表。面对黑暗现实,秉承文以明道的文人,如罗隐、陆龟蒙、皮日休等,以杂文小品批判社会。韩柳古文运动后,后继乏人,骈文复兴。五、隋代诗歌简述隋朝只存在37年,文学文化具有过渡性特点。诗歌代表人物为薛道衡、杨素以及隋文帝杨广。卢思道应是北朝诗人。隋文帝对浮艳文风十分反感。李谔上书斥责南朝文风为: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隋书 李谔传》)主张对文风浮华者加以治罪,以行政手段来纠正文风。六、杨素诗分析《赠薛播州》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敻。惟有孤城月,裴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注释:本诗为杨素重病时寄薛道衡所作。权倾一时,功高震主,为炀帝猜忌,内心惴惴不安。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 我岂须更活耶?(隋书 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几而卒,道衡叹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隋书 杨素传)《野望》作者辨析闻一多说: 《隋遗录》所载炀帝诸诗皆明秀可诵,然系唐人伪托,《铁围山丛话》引佚句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亦伪。 (《唐诗杂论》)罗宗强认为《全隋诗》录自明代莫是龙《笔麈》的 寒鸦飞数点 一首似为伪作。(罗宗强、郝世峰等编《隋唐五代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亦认为: 秦观词好用成句,但炀帝此诗,意境词语均不似唐以前作品,也有可能是宋人据秦观词改作,姑存疑。 (《南北朝文学史》)附: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第二讲 初唐诗歌 王绩、上官体与初唐四杰等一、唐初南朝梁陈宫廷诗流行虞世南、李义府之流,诗思基本未越出宫廷贵族生活的狭窄范围,写的大都是应制颂圣、艳情唱酬之作。但与梁陈宫体诗借珠帘锦帐、朱唇翠袖以寄托没落帝王及其文学侍从颓废的享乐思想不同,初唐宫廷诗所展示的是巍峨的宫殿,整齐的仪仗,表现的是新王朝创立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少量情辞慷慨的作品。如虞世南《咏蝉》、魏征《述怀》。附:虞世南《咏蝉》: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首句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似,故云。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表面写蝉,实为比兴象征。次句写蝉声远传,疏字更见梧桐的高挺,且与 秋风 照应。流字状蝉声的长鸣不已,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后两句为比兴寄托的点晴之笔。蕴涵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后两句中的自、非两字,正反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屡次赞赏虞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这里有自况含义。沈德潜: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施补华: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身自远,端不籍秋风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露重飞南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本以高南饱,徒劳恨费声 ,是牢骚人语。二、唐初宫廷诗风盛行原因1、传统以来南朝文学的主导地位,梁陈文臣进入新朝,带来原以定型的诗风2、宫廷文人创作面的狭窄和应制诗的局限3、唐王朝初建时期处于文学上的起步阶段,往往旧风格与新气象错综交织,新风难以马上形成4、大分裂后社会升平带来文人思想的陶醉三、唐太宗和魏征的文学思想唐太宗反对浮华文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主张以中和雅正之音来教化人民。但其作品主要风貌还是南朝诗风。魏征提出融和南北文风之长: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 文学传序》)四、上官体及闻一多评价上官体:指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的诗体。其工于五言,词采华丽,对偶工整,以绮错婉媚为本。由于其地位显赫,故被时人仿效、学习,谓之 上官体 。《八咏应制》为其诗风代表。闻一多《唐诗杂论》云: 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加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五、隐逸诗人王绩以清高淡远的诗风迥异于崇尚富丽华艳的时代;赞美隐居和歌颂饮酒是其诗的两大主题;意趣澹远,为王、孟的前驱。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主题分析明 唐汝询《唐诗解》根据 长歌怀采薇 ,认为 此感隋之将亡也清 吴昌祺《删定唐诗解》认为 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 不能理解为有隐居不仕之志。何文焕《唐律消夏录》批为 王无功,隋之遗老也。欲何依,怀采薇,可以见其志矣。施蛰存认为 长歌怀采薇 ,是为个人的 徙倚欲何依 ,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出路。王做过门下省待诏、太乐署丞,不能说是遗老《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而《野望》则像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不施脂粉的朴素美有特别的魅力。首联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皋,水边地。东皋为其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其归隐后常游览之地。中间两联写所见景物。山树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憔悴。静谧中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有田园牧歌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光与色、远景和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终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既是五言律诗,又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协调,符合律诗格律要求。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写景清新淡远,抒情自然质朴,语言不事雕饰,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意思深化。这也正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六、王梵志、寒山等通俗诗僧诗风:语言浅显,说理通俗,类似佛家偈ji语。风格坦白、直接,有时甚至以不登大雅之堂的粗语、俚语入诗。如 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 ,又如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返道猪香 。传播与接受:寒山诗在日本和在美国很流行,其通俗说理、豁达开朗之风被广泛接受。七、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指唐高宗至武后初年间位卑而才高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要求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开启了一代诗风。闻一多认为其题材 由宫廷走到市井 , 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唐诗杂论》)。初唐四杰的文学观念杨炯《王子安集序》: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二)四杰作品分析卢照邻《长安古意》主题:此诗即用传统题材以写当时长安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 古意 实抒今情。通过对汉代长安上层权贵疯狂享乐,社会畸形繁华景象的铺陈描写,指出盛极必衰,骄奢必亡,一切声色豪华都不能永恒,只有甘于寂寞、著书立说的清贫自守文士才能万古流芳。《长安古意》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 长安大道连狭斜 到 娼妇盘龙金屈膝 。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第二部分从 御史府中乌夜啼 到 燕歌赵舞为君开 。主要以市井娼家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第三部分从 别有豪华称将相 至 即今惟见青松在 。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长安古意》内容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之意。沈德潜说: 长安大道,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自嬖宠而侠客,而金吾,而权臣,皆向娼家游宿,自谓可永保富贵矣。然转瞬沧桑,徒存墟墓。 (《唐诗别裁》)《长安古意》艺术特色一、七古巨制和充沛感情交融。二、赋体为诗,铺陈始终;重点突出,细节描摹;回环照应,详略得宜;结尾比兴,耐人寻味。三、一般以四句一换景或一转意,诗韵更迭转换,形成生龙活虎般腾踔chuo的节奏。同时,在转意换景处多用连珠格,或前分后总的复沓层递句式,使意换辞联,形成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四、结束了陈隋 音响时乖,节奏未谐 现象, 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谐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 (《诗薮》)五、词采华艳富赡,犹有六朝余习,但大体上能服从新的内容需要;前几部分铺陈豪华故多丽句,结尾纵、横对比则转清词,所以不伤于浮艳。总之,在宫体余风尚炽的初唐诗坛,卢照邻 放开粗豪而圆润的嗓子 ,唱出如此歌声,压倒那 四面细弱的虫吟 ,在七古发展史上确实是可喜的新声 。骆宾王《在狱咏蝉》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闻一多说骆宾王 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宫体诗的自赎》)。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 贪赃 、 触忤武后 将他收系了。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在狱咏蝉》结构分析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 不堪 和 来对 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诗人用比兴,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来对白头吟的双关含义1、秋蝉对着自己的白头哀吟。2、表达诗人清直而遭谗的感情。白头吟,古乐府《楚调》名。相传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里运用了该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十字之中,悲愁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纯用 比 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 、 风多 比喻环境的压力, 飞难进 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响易沉 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 寄托遥深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 无人信高洁 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又有哪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未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在狱咏蝉》特色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与虞世南《咏蝉》、李商隐《蝉》为唐代三大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属 工对 中的 地名对 ,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 辅 (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 五津 指岷江的五大渡口,这里泛指 蜀川 ,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 风烟 、 望 ,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 离别 、 天涯 之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 与君离别意 承前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 跟你离别的意绪啊! 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 同是宦游人 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在歧路 ,点出题面上的那个 送 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 临歧 。杨炯《从军行》汉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 烽火照西京 ,通过 烽火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 照 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 自 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第三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 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 是皇宫的代称。 牙璋 、 凤阙 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 、 龙城 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 绕 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前句从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 旗 和 鼓 ,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从军行特色1、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怎样告别亲人等都略去 。2、采取跳跃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又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3、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气势雄健。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音韵铿锵,文气流畅。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1、扩大题材,使之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江山塞漠。2、改革诗风,注重现实,高扬时代精神,以迥异于宫廷诗风的 骨气 、 兴寄 ,开启了盛唐之音。3、完善形式,为唐代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指出了四杰的功绩不可抹杀。一、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指初唐诗人宋之問、沈佺期。其诗内容多歌颂应制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靡。在前人应用格律形式的基础上,他们完成律诗 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的任务,使四声二元化、粘对定型化、对仗规范化,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佺期《独不见》分析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首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颔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颈联)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秋处应仄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尾联)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独处应平七律平起式格律标准1、平起平收式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钟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虎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宜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天若2、平起仄收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即平起仄收式,其余不变。独不见又作《古意呈乔补阕知之》这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 独不见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 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 思而不得见 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内容: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独不见创作特色1、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海燕双栖玳瑁梁 烘托 卢家少妇郁金堂 的孤独寂寞,尾联 含愁独不见 的情语借助 明月照流黄 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2、既有反面的映照( 海燕双栖 )也有正面的衬托( 木叶 、 秋夜长 )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 思而不得见 的愁肠。3、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但境界广远,气势飞动宋之问《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率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后退位,拥立中宗李显。武的嬖臣张易之被杀。谄事张的宋之问因受牵连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诗是在迁徙途中写的。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一多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唐诗杂论 宫体诗的救赎》)内容: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借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因而离愁就更显得浓郁。在几许感伤凄凉而不颓废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和人生深情的思索。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那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特色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代悲白头翁又名代白头吟拟古乐府。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艺术成就:比兴发篇;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诗的艺术经验,形成清丽婉转的风格。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排比和回文的长处,给人美的享受。三、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面对唐初诗歌主流仍是绮靡纤弱的情况,陈子昂慨叹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批评 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主张继承 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和政治社会内容;高扬风骨,提倡思想明朗,语言有力,风格刚健的诗风,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为其代表作。《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主旨:托物寓意,运用以香花香草比拟自己高洁情怀的传统手法,描写兰草和杜若春夏欣欣向荣,空绝群芳,待到秋风一起,便摇落无成,借以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苦闷。陈子昂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成就1、摒弃华丽词藻和颓靡气习,以朴质的古体诗形式和比兴寄托手法,抒写政治感受,表达自己理想抱负和失意情怀,反映现实政志弊端和人民苦难,表现一种苍凉悲壮的时代气息,形成沉郁悲凉又高雅冲淡的风格。如《感遇诗》。2、赠别、行旅之作,下语凝练厚重,写景自然贴切,气势流畅,情景交融。如《送魏大从军》、《晚次乐乡县》等。陈子昂的文学地位陈子昂上承建安,下启盛唐,对初盛唐之际唐诗革新有很大功绩。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云: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2、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张九龄《感遇》、李白《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榜样。杜甫: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拾遗故宅》)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3、其散文虽还夹杂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初文风,是古文运动的前驱者。第四讲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一、盛唐诗风概说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和抒写慷慨情怀至此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融和,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达到神来、气来、情来,声律风骨兼备的境界。二、张九龄:盛唐先驱诗人张九龄诗歌内容:以兴寄为主,托物言志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其七此诗为贬谪时在荆州而作。以橘自比。江南,经冬,岂伊,自有四句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南国深秋,树木凋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丹橘依旧绿意盎然,犹字充满赞颂之意。丹橘经冬犹绿,是由于地利还是出于本性?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古诗十九首《橘柚垂华实》: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这里荐嘉客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本性已高;果实冀食,更见品德高尚。然而,嘉树硕果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不能敬奉上去,为之奈何!失望、无奈之心溢于言表。运命,循环。徒言,此木四句丹橘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思绪难平,终于想到是命运,是遭遇的不幸。而命运否泰的交替规律却是找不出它的道理的。感慨深沉,委婉含蓄。最后以反问结束,人家只知忙于栽培桃李,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愤慨之情蕴涵其中。写景抒情的五律,声韵流畅,境界阔大《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涵盖天地,气势磅礴;颔联是流水对,情韵悠远而又自然流畅;颈联柔情细腻,孤枕难眠;尾联情思不尽,悠远缠绵。二、张说、贺知章、王湾简介张说诗《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海上浮。闻到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将浓厚的别情融入到飘逸冲淡的兴象之中,写景简淡清远,但神韵悠然,耐人寻味。贺知章开朗豪放,不羁好酒,开元著名诗人。《回乡偶书》、《咏柳》为代表作。王湾《次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脍炙人口。三 山水田园诗派兴起原因诗派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依据的是其主要风格。如王维就有很多边塞诗盛唐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1、经济富裕、社会安定、庄园别业的兴起为之提高了社会基础,丰富了文人的审美需求。2、漫游和隐逸之风促使了山水田园诗的出现。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四 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处盛世而已布衣终老,他实际上是引以为憾的。其诗内容有:表现村居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和游赏山水时的情志襟怀。如《过故人庄》。故人过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浅析沈德潜认为孟浩然诗 语淡而味终不薄 ,即读孟诗应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该诗也是平淡叙述,语言明净,几乎没有夸张,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和深奥典故,淡到看不见诗。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沈德潜:篇法之妙,不见句法。(唐诗别裁)首联文字记事简单随意,然正是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表现。鸡黍显出农家风味和待客热情。颔联写景,绿树近景和青山远景衬托交融,清淡幽静。颈联宾主临窗举杯,谈论桑麻,暗示忘怀名利,陶然自得。尾联告别留言,相约再来,将故人的热情、客人的惬意、主客之间的亲切和谐等融汇其中。表达隐居生活高雅闲适的情趣,风格清淡《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陆时雍《诗镜总论》)表现漫游生活的山水诗,意境宁静淡泊或气象雄浑壮阔。《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的宁静淡泊: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雄浑壮阔。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语言纯净,格调清新,意境浑融完整为其诗总的特点。五、储光羲、常建、祖咏简介储光羲田园诗反映了士大夫闲适隐逸的情趣,经常流露出广置田产多养子孙的意识常建有较多边塞诗,更多的是山水诗,尤其善于用光和影构成清冷幽静的境界。如《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祖咏山水诗语言简洁、含蓄深厚。六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最高代表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有山水田园诗、政治感遇诗、游侠、边塞诗和思亲别友诗,成就都较高。如边塞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他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都脍炙人口。附录:《使至塞上》分析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使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首联点明事件、地点,单车微露失意之情颔联既是写景,点明是春天;又是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多用飞蓬比喻飘零的游子,这里却比喻朝廷大臣,暗写内心的激奋和抑郁。与单车照应,万里行程十个字带过。颈联继续写景,凸现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尾联写不遇首将,暗含惋惜。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升起的浓烟就格外醒目,故用孤字,突出其孤;直字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沙漠荒凉,没有草木山峦遮挡,横贯其间的黄河,用长字感觉精当。落日本使人感伤,但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更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伤。七、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即善于发现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以画家之心构成意境,从而托物寓情,立象尽意。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隐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分析首联用夸张手法勾勒山的总轮廓,显示是眺望远景而得。从平地遥望终南,顶峰接天,故云近天都。终南山西起甘肃,冬到河南,远远没有达到海边,接海隅不是生活真实,但可理解为与其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突出其绵延不绝的气势。颔联互文写近景,满山都弥漫着青白的云雾,连成一片,暗显景物的朦胧隐约。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只见山的南北东西都属于不同的分野,可见山区的广阔;山谷也因为向阳和背阳的原因,光线明暗不同。尾联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对称,否定它。但 欲投 主体为诗人,则可见诗人想留宿再游;樵夫则以人点景,深化写景的意蕴,增加了诗的生机和活力。2、善于以清新笔调,匀润色彩描绘山水田园的优美境界,表现其闲情逸致。《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善于描写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以表现山水的精神气象。《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八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特点1、题材大多是青山白云,鸣禽芳草、惠风流水;人物多是山林隐士、野老牧童、樵夫浣女;思想多是回归自然、向往闲适隐逸。2、风格偏于恬静淡雅,富于阴柔之美。3、与边塞诗人多歌行、七绝相反,山水田园诗长于五言诗,多用无古、五律、五绝。第五讲 盛唐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一、边塞诗派兴起原因及代表作家1、民族交流和民族战争提供了社会基础。2、诗人向往、亲赴边塞提供了创作条件。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3、前代战争、边塞题材提供了历史渊源。如《采薇》《东山》、汉乐府战争诗写出了战争灾难和征夫行役之苦。魏晋南北朝边塞诗增多,但多局限于离愁别绪。四杰陈子昂确立了高昂的英雄气概和理想精神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二、高适诗歌思想内容1、抒发政治抱负,感叹怀才不遇,报国豪情和忧时愤慨常常交织在一起。高适 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而时世多艰,壮志难酬,故多感怀之作。2、关心现实,指陈时弊,特别是揭露边防政策弊病,表达对国事民生的忧虑。如《燕歌行》。3、反映人民疾苦,农村农民困苦境遇。附录《燕歌行》分析主旨: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以浓缩的笔墨,分四节写出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第一节八句写出师;第二节八句写战败;第三节八句写被围;第四节四句写战斗的结局。汉家烟尘在东北 以后八句汉家,汉将 指明战争方位和性质。 男儿,天子 貌似赞扬汉将告别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包含讽刺。樊哙在吕后面前说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便当面斥责他欺君该斩。横行暗含恃勇轻敌。残贼表明汉将所破的是余寇。摐金,旌旆 写行军浩荡气势,可见将军临战时不可一世的骄态。 校尉 句 飞 字表明军情紧急; 单于 句表明残敌威力仍大。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概括了出征历程,气氛也渐趋紧张山川萧条极边士 八句山川 句展现地带开阔,气氛肃杀; 胡骑 句写敌人迅猛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战士,美人 两句写士兵奋勇杀敌,死伤惨重,而将军们却在营帐中寻欢作乐。严酷对比,揭露了将军士兵矛盾,暗示了失败原因。大漠,孤城 两句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既有边塞特点,又烘托出兵败后的悲凉。 身当,力尽 两句回应上文 横行 ,暗示将军罪责难逃。铁衣远戍辛勤久 八句写被围士兵心情。 铁衣,玉箸。少妇,征人。边庭,绝域 六句三联,两两相对。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杀气,寒声 两句,突出了士兵危险、恶劣的处境,而造成士兵危急的人是谁呢?当然是前面骄傲轻敌的将军。相看白刃血纷纷 四句最后四句收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士兵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难道是为了个人的功勋?只可惜没有李广这样的良将来体恤他们啊!用爱护、体恤士卒的李广和骄横的将军对比,表明作者的悲愤之情。从汉到唐,又有多少李将军!附:《燕歌行》艺术特色1、用错综复杂的笔法表现复杂深广的现实内容,风格苍凉悲壮,气势畅达。2、善于渲染悲剧场面、描写士兵变化的内心活动。3、用韵平仄相间,对偶工整,语言整饬又流畅。4、人物和场景对比鲜明,节奏起伏跌宕三、高适诗歌艺术特色1、以古体为多,尤擅长七言歌行。保留了初唐歌行长于排比铺叙的特点,但能删去枝蔓,有条不紊。2、语言于整饬凝练中见浑厚质朴。3、追求风骨,多悲壮感慨之音。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为: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四、岑参诗歌内容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歌颂边塞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表现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边塞的各种生活习俗和异域场景。3、表达怀土思亲的情感。如《逢入京史》4、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问题。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本诗为送封常清出兵远征播仙而作。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用反衬手法,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不畏艰险、高昂豪迈的爱国精神。开头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走进茫茫戈壁。狂风怒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朦朦,一片浑浊景象,典型的沙漠风光开头无风字,但写了白天风 色 之猛烈。轮台,一川,随风 三句。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天而进入黑夜;转写风声。风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容风猛烈巨大。接着又通过石头写风。斗大石头随风滚动。 乱 字表现风的狂暴。这几句把环境的恶劣生动勾勒出来,显示行军的艰苦匈奴,金山,汉家 三句写匈奴进攻,汉将迎战。 烟尘飞 形容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表现了敌军来势汹汹。唐军出师迎战,暗示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将军,半夜,风头 三句写唐军。抓住典型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其飒爽英姿。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身,以身作则。戈相拨可见夜晚漆黑,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风大且冷,故云如刀如割。马毛,五花,幕中 三句写边地严寒。不直写冰雪,而是以几个细节来表现的。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砚水也冻结了。以少胜多,渲染了天气严寒,环境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续虏骑,料知,车师 三句设想敌军闻风丧胆,临阵逃脱,唐军凯旋而归,表现对封常清出师必胜的信心。通过以上对唐朝军威的描写,已可看出这支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虏骑,料知 两句,既是诗人对战情有事实根据的推断,也是诗人蔑视敌人,颂扬唐军的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最后一句实为发自诗人肺腑的热烈祝愿附:该诗艺术特色1、奇而壮的风格。抓住典型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场景,雄浑壮美。2、反衬手法的运用。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3、句句用韵,三句一转的声韵特色。韵味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五、高岑边塞诗比较1、岑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及高,但题材的广阔性超过高适。2、岑以浓厚的异域情调、夸张的想象、活泼的语言、奔放的气势,形成雄奇瑰丽的风格。高则是悲壮慷慨,气骨兼备。3、岑对诗歌形式有所突破,有的句句用韵,有的两句一转、三句或四句一转,语言参差错落;而高语言整饬凝练,浑厚质朴。4、高岑都擅长七言歌行,但岑参尚散不尚偶,高尚偶不尚散。六、李颀诗歌简介李颀边塞诗《古从军行》借汉代故事讽刺当时社会现实,对统治者的开边战争持鲜明的反对态度。全诗章法整饬,语言婉转流利。《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为写音乐的名作。诗以大自然的种种音响和形象的摹状来表达音乐给人的感受,想象奇妙,比喻贴切,对白居易、韩愈、李贺等人描写音乐的诗有所启发。七、王昌龄诗歌内容1、昂扬向上的边塞诗。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烽火城西百尺楼)。2、深挚婉曲的闺怨和闺情诗。如《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3、情感真挚的赠别诗。如《芙蓉楼送辛渐》八、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场景氛围,抓住人物刹那间感触的表现,揭示其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兴象玲珑的多重意境。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发誓不破楼兰不还家还是怨恨不破楼兰终不得还家?2、精心处理字句,无闲笔赘言,尽婉转变化之能事,使全诗具有开阖跌宕之妙。3、语言锤炼中见流畅,音节和谐爽朗。第六讲:李白与盛唐气象 以乐府歌行和绝句体裁分析为主一、李白身世之谜1、胡汉民族之辨。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李白氏族之疑问》)詹瑛《李白家世考异》、松浦友久《李白出生地和家世-以异族说的再研究为中心》赞同此说;胡怀琛《李太白通突厥文及其他》提出他是突厥化的中国人。2、出生地之争。条支、中亚碎叶、焉耆碎叶、长安、蜀等。一般认为其祖籍陇西成纪,祖先在隋时犯罪被谪居条支或碎叶,李就出生在那里,五岁迁回四川。二、李白的思想1、神仙道教影响。四川道教气氛浓郁,李白家附近紫云山是道教圣地,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他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2、纵横家影响。约18岁时隐居在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3、游侠影响。魏颢《李翰林集序》说他 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自言: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白马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续4、儒家用世影响。功名心强,自负自信豁达、积极,看不起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希望风云机会直接征辟,立抵卿相。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儒、仙、侠合一。仰慕吕望、傅说、郦食其、鲁仲连、范蠡等传奇色彩的人物。三、李白的主要经历出蜀后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干谒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越中。又西游云梦、襄阳,不久在湖北安陆定居,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酒隐、干谒、漫游十年天宝元年-三年供奉翰林期在洛阳和杜甫相识,同游梁、宋,认识高适。然后再次接受入道仪式。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但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消退。以梁园为中心再次漫游及晚年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生活放浪豪宕,纵酒狂欢。不少诗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惆怅。《将进酒》《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写于此时。晚年从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到去世。如《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 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四、李白诗歌体裁概说擅长乐府、歌行和绝句,律诗不多,特别是七律约只有9首。五言乐府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热情。七言乐府歌行创新性强。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绝句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爽朗性格、自由气质等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五、李白的七言律诗一般人认为豪迈、洒脱的李白不喜欢写束缚严格的七律。这值得商榷,主要原因应是当时律诗本身发展规律制约。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发展到盛唐已臻于成熟,李白则将其推向高峰;七律盛唐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当时隐逸、豪放诗风盛行,很少诗人愿意在七律形式上下功夫,七律成就不高,李白也不例外。并非李白不善作七律、不愿作七律或反对作七律。盛唐七律主要讲究体貌风神,故有失律现象,如崔颢、李白等。乐府与乐府诗溯源乐府本为汉武帝时设立的专管宗庙之外的音乐歌舞机构,除了为文人诗赋谱曲、训练乐员等外,还负责采集民歌以观风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书 艺文志》)魏晋时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为乐府,乐府遂由官署名称演变为诗体。这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六、文人乐府发展简述沈德潜《古诗源》云: 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之后,文人多采用乐府旧题写作,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本为 歌诗 ,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而文人写的乐府,有的不能歌唱。三曹七子、南北朝文人乐府,大部分都不是入乐的作品。初盛唐文人乐府,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到盛中唐之交,出现自立新题而作的新乐府,如杜甫的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中唐元稹、白居易等更形成了所谓的 新乐府运动 。七、李白的乐府诗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写作方法有二: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门北行》《侠客行》;2、借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点上引发了作者感触和联想,用它抒写自己情感怀抱,如《将进酒》。赵翼《瓯北诗话》: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将进酒》分析题目是乐府《鼓吹曲辞 汉铙歌》旧题。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云 短箫铙歌 乐为军中出师或奏捷时使用,包含 劝酒 的意思。李白 填之以申己意 。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他与岑勋在嵩山好友元丹邱的颖阳山居作客之时。登高饮宴,借酒抒怀。君不见,奔流!君不见,朝如 四句开头气势磅礴,气氛苍凉悲壮。分别从自然和人生的角度;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悲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以黄河的壮阔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以黄河之水奔流不返来暗喻岁月无情,流年不再,感情充沛。 黄河 为李白所爱,如 黄河西来决昆仑 黄河万里触山动 黄河如丝天际来 等,因为黄河的汹涌、奔腾之势恰与诗人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契合。人生,莫使 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伤感难免,但沉沦却非李白个性,既然人生苦短,那有兴致时就该纵情享乐,因而逆转到 人生,莫使 两句,狂放之情初露。明说 人生得意 ,却恰恰暗示 人生失意 ,金樽里盛的也是苦酒。 须尽欢 正是功业不成的无奈,并非诗人内心真实的剖白。这和《行路难》中写酒主题类似。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中隐含的是强烈的愤慨和嘲讽。天生,千金 两句高扬自我,明写愤激之情,虽然人生失意,但决不消沉,而是肯定人生、自我,积极入世。济苍生 、 安社稷 、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为李白人生理想。谈用兵是 谈笑三军却 ,谈政治是 谈笑安黎元 ,高度自信、自负的诗人,不会在失意面前就沉沦绝望。千金 句既可见李白性格的豪迈和自信,又可见诗人好用千、万等大容量词语。如三千丈、斗十千、三千尺、万古愁等。烹羊、会须 两句这两句还是在写 须尽欢 ,还是反语。 且为乐 照应前面的 不复回 、 悲白发 ; 三百杯 照应前面的 须尽欢 、 金樽空 。这种纵酒为乐实则一种极悲。在接下来的类似于醉话的诗句里,始终是反用其意,大发牢骚、大鸣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自负的诗人又怎能不愤慨?岑夫子 四短句和 与君 后四句岑夫子 四个短句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又再现了酒桌上沉醉情态。于是借酒高歌,为友高歌,藐视富贵,逍遥醉乡。在超尘脱俗的隐逸朋友面前,诗人彻底纵放,大发牢骚,而不必像在宫中写《清平调》那样粉饰太平了。同时,直呼其名还可见交情之深和李白之狂放。钟鼓,但愿 句转为愤激。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古来,惟有。陈王,斗酒 四句展开联想,由己及人、由眼前到古往,从古人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慰藉和寄托,深化主题。以意为诗,不假雕琢。陈王,斗酒 两句,以曹植为饮酒留名的代表,化用其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之句。一可见李白自命不凡,与全诗自信的基调一致;二曹植才华横溢而备受压抑,和李白经历相似。主人,径须 等结尾六句主人,径须两句回到说酒,酒兴更高,人也越狂放。主人句既照应 千金散尽 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四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呼儿、与尔口气甚大,反客为主,任诞之状可见;又采用口语俗语,更见狂放之态。以万古愁结束,与开篇之悲照应,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感情大起大落,个性鲜明。《将进酒》主要特色1、表象和内涵的对立性。情感很悲愤但故作洒脱;内涵很深沉但故作狂放。2、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结合,自我、主观色彩非常浓厚。3、情感喷发,不重视对客观景物的细致描绘,打破了乐府诗叙事性较强的传统。4、语言参差错落,节奏疾徐有致,旋律优美。八、李白乐府歌行特点1、发兴无端,气势壮大。如《将进酒》2、拟古但处处有 我 在,以第一人称抒怀和议论表达感受,打破了传统乐府赋体叙事的写法。3、创造性连续、大胆夸张和巧妙比喻突出主观感受,气势磅礴。如《蜀道难》4、融合个性的流畅的抒情方式,形成奔腾回旋的动感。句式参差,韵律跌宕。如《行路难》。九、自然明快的绝句绝句体制短小,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但易流于浅露,故贵在含蓄。但刻意锤炼,又容易流于斧凿。李白五言绝句语言简洁明快,情思无尽,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境界清新,内蕴飘逸潇洒。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劳劳亭》《独坐敬亭山》七言绝句多谢在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与片刻情思,兴到神会,自然天成。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十、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景物和具体事情细致描述。如《上李邕》2、洒脱气质、傲世人格,易于爆发强烈感情,形成喷发式的抒情方式。如《行路难》3、诗歌想象变化莫测,往往发想无端,跳跃性大,意象衔接大跨度。如《将进酒》4、因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诗中多吞吐山河的壮美意象。如《渡荆门送别》。5、语言清新明快,词语明丽爽朗。十一、李白诗歌的文学地位苏颋: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对后世的影响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非凡自信、独立人格、凛然风骨、潇洒风神等吸引了后人。在受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有很大魅力。2、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影响了苏轼、陆游等大家。第七讲、盛中唐之交诗人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过渡期诗风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为盛唐、中唐的转折点,天宝后期到大历为过渡期。元结、杜甫是盛中唐之际代表诗人。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有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中唐追求的是字句锤炼。中唐诗人在盛唐艺术高峰之前,表现出开拓艺术技巧的努力。安史之乱造成巨大灾难,全国人口从五千二百多万锐减到一千六百多万。天宝年间,一部分失意文人已经在诗中反映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艰辛,他们就是元结《箧中集》中所收作者,如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他们诗没有慷慨豪迈情调,而是写悲愤、写人生疾苦。元结《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诗,写人生悲苦,有思想深度但缺乏艺术力量。杜甫才把这种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颠峰二、杜甫的生平杜甫自云: 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吾祖诗冠古 诗是吾家事 。生平分四期: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石壕潼关)三别(新婚垂老无家)写于此期。4、漂泊西南时期(49岁到59岁去世)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丰收。三、战乱生活题材的变化盛唐诗人还不习惯于引战争苦难入诗,没关注底层,多抒发个人感慨。李白写战乱较多,但多写参与这场战争的感受、抱负、态度和不被理解的心情,没有写底层百姓苦难。过渡期诗人开始写战后凋残景象,而全面反映战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是杜甫,其诗称为诗史。四、杜诗 诗史 特点1、广阔深刻反映重要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如《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等。2、以叙事手法,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发展了叙事手法。A、既叙事情经过,又用力于细处描写。对人、物、心情等细微刻画,使人身临其境B、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客观真实叙述和主观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C、有时议论、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有赋的铺排、散文句法和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新乐府:《新安吏》分析背景:唐军围攻安史叛军失败后补充兵力,抽丁拉夫。杜甫目睹惨况,既揭露朝廷的昏庸无能,战争失败,强征中男;又维护朝廷,支持平叛战争;既同情中男出征,又安慰新兵努力前行。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总起全诗,客是杜甫自指,下文所有描写都是由喧呼闻点兵生出。借问、县小二句为杜甫的问话: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贴,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回避中男不服兵役的法律。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里杜甫进一步追问,但接下去官吏没有回答。或许厌烦杜甫,或许无法回答,总之把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执着的性格表现出来了。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和官吏无法可说,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壮实点的只有母亲相送,可以想见父亲不在旁边;瘦男本身已瘦,但还孤苦伶仃,更见悲惨。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人走之后,哭声仍在耳,仿佛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幻觉和真实结合。这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过渡到后面对证人的劝慰。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对送行者说,又像似自言自语。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腾的泪水吧。即使哭得泪水干涸,也无济于事啊,天地终究无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懑,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但这次战斗不像《兵车行》那样是穷兵黩武,而是平定叛乱。所以杜甫接着说了宽慰的话。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相州之败,责任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为尊者讳。败军说成是归军,也是避讳失败以及不要人过分丧气。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指郭子仪军退守洛阳,新兵离家不远;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指任务轻、郭子仪体恤士兵等,为安慰之词。五、杜甫的律诗成就1、扩大范围。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时事等都用律诗写。2、发展组诗形式。以组诗来表现复杂、宽泛的内容,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和议论,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秋兴八首》等。3、写作方法上纵横恣肆,变幻莫测,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4、体式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如《江村》5、诗律精巧,严中有变,有时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如《白帝城最高楼》6、字句上,善于用字,刻画细微,再现神情韵味。善用动词、副词和颜色字、叠字等强化感情、创造氛围、调和声调。秋兴八首(其一)分析浦起龙《读杜心解》: 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杜甫55岁于大历元年(766)写的一组七言律诗。八首诗连贯一气,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等包含其中。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调。刘辰翁评: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评: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 ,草木在秋风中凋落。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 兼 、 接 二字,写出浑莽之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点明全篇诗意。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出峡但没成,今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 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 ,即催动刀尺。 急暮砧 ,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促。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秋声,会增添客子愁绪。六、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感情表现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萧散自然也是其重要风格。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等形成此特色,如《水槛遣心二首》七、杜甫诗歌地位和影响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 ,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人格精神影响。思想上体现了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历代士人推崇。在诗歌方面:1、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受到前人的广泛影响。叙事和议论,受到《诗经 小雅》影响;悲歌慷慨的情调,与《离骚》接近;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五言古诗则深受魏晋南北朝诗人影响。2、语言和意象上也与汉乐府、阴铿、何逊、鲍照、沈佺期等密切相关。3、杜诗内容和艺术对元稹、白居易的写实诗、韩愈孟郊的奇崛诗、李商隐的七律、宋代江西诗派等都影响很大。八、杜甫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1、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其精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衣被后人。3、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第八讲:大历诗风 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一、大历诗风概说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安史之乱使得他们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突感自己的衰老和无能,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诗没有李白的自信和气势,没有杜甫的反映战乱现实的激奋和深广情怀,虽少量作品有盛唐余韵,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孤寂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二、心态的转变与冷落寂寞情调安史之乱前,文人有强烈的功名愿望;之后,武将得势,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没有希望。今昔对比,多生不逢时之感,急切的仕进愿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盛唐昂扬精神、乐观情绪、慷慨气势,成为余响,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了整个诗坛。三、清雅闲淡的韦应物韦应物身处盛中唐。少年任侠负气,昂扬积极,如 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催山 等,具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后期作品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对政治感到失望,感情退回到个人生活的天地,欣赏山水之美和闲适情趣,从中寻找慰藉。如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清雅闲淡的韦应物向往隐逸的宁静,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滁州西涧》以简洁的景物描写,写出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在宁静的诗意中,有一重冷寂的情思氛围。《咏声》: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四、冷落寂寞的刘长卿刘长卿约生于开元中期,主要活动在大历贞元间。家境贫寒,命运多舛,应举十年不第。后来登第入仕,刚直犯上,负谤入狱,两遭贬谪。长期郁郁寡欢,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多了惆怅衰飒的心绪,凄清悲凉。《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在诗中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显得浓重深长,如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又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同病相怜,不胜愁别,伤感孤独。一种由悲剧命运支配的孤寂惆怅的生存体验与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相结合,汇聚成生不逢时的冷寂情调。刘长卿才智一般,思锐而才窄,敏于感受,拙于叙述,其诗十首以上语意就重复,但在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很大。五言诗最好,自诩为五言长城。五古、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如《江中对月》: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又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弥漫着难以言说的冷寂情思,透露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五、冷寂情怀为主的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韩翃、钱起等,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唱和活动而闻名。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内容除了应酬唱和外,主要写日长生活琐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清冷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度。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世事悠悠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李端《听夜雨寄卢纶》:暮雨潇潇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度声。卢纶《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六、大历十才子作品艺术特色1、崇尚谢脁,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2、工于白描写景。3、艺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萧瑟的气象。七、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 十才子,作品多题赠送别之作;二是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多描写山水风景。就题材内容言,没有超越前人,然在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大历诗歌有特色。1、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黯淡的色彩。秋风、夕阳、落叶、寒雁等常见。寒渚一孤雁,夕阳山外山。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2、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刘长卿偏重主观感受,不对景物作细致的描写,意象的运用有强烈的情绪化倾向。喜欢 青山 白云 意象。青山成为诗人坎坷愁苦的人生之旅中的归宿地,内心向往的安宁的居所。象征隐逸、高洁的白云意象,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意象,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意象等出现频率很高。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但易程式化、符号化。其他大历诗人更多用描述性意象,用白描写诗,求意象创新。如钱起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司空曙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耿纬 树色迎秋老,蝉声过雨稀 等。描写逼真细致,转向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开辟了新的诗境。但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八、顾况大历诗风主流外,还有两个独特诗人:顾况和李益。他们都生于开天盛世,卒于中唐。诗与大历诗风淡泊寂寞的主流情调不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顾况乐府和古诗较多,受到江南民歌的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如白话。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九、边塞诗人李益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边塞诗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写月下登城,望回乐峰,沙漠在月色里是清冷的雪白,脚下边城同样是如霜月色。在这荒凉清冷的夜晚,引发了思乡之情。特别是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笛声,使得寂寞的边地中的思乡之情更浓烈。《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九讲、白居易和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特点一、元白诗派概说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是中唐两大诗派。与韩孟务险怪奇崛不同,元白重写实、尚通俗。取向不同但实质都是创新,殊途同归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诗经》、乐府为期远源,近源则是元结、杜甫、顾况、戴叔伦等人的写实诗。二、贞元、元和时的写实、通俗倾向元稹、白居易对杜甫写实讽时之作全力推崇。元稹还赞赏杜诗的通俗化: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在通俗化过程中,张王元白自觉学习民歌。如张籍《云童行》王建《古谣》白居易《杨柳枝》等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之体制,改进当时民间之歌谣。 实则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志。三、张籍乐府诗特点1、以俗言俗事入诗为其突出特点。善写世俗俚浅事、民间小事,从中发掘其蕴涵的社会意义,现讽谕主旨。如《牧童词》。2、善于提炼情节和语言,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言浅意深,如《节妇吟》。3、题材广泛,农民、樵夫、牧童、织妇、等都写,特别是农民苦难,如《野老歌》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建诗风和张籍相似,但更含蓄、隐曲些四、张王乐府特色1、创作倾向上,重艺术写实而不重主观讽议。较少离开具体描写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尽可能如实写出现实人物特征、遭遇等图景,倾向和讽谕融化于艺术写实中。2、创作形式上,多用古题新义和即事名篇两种乐府形式,好以俗事俗语入诗。3、创作方法上,善于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事件、场景,加以概括。善于锤炼警句,尤其是结尾警句。五、明经及第、多次贬谪的元稹元稹提出 寓意古题,刺美见事 和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古题和新题乐府写作原则,总结了乐府诗的艺术写实经验。《连昌宫词》为叙事长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原因。前半从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的荒凉景象写起,引出宫中老翁对此宫昔盛今衰的追述;后半皆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 太平谁至乱者谁 的问题,最后归结为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 的题旨。六、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泻导人情。: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总之,白居易片面强调诗歌的现实功利性,偏重其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对诗歌的审美性缺乏重视,给后人带来不利影响七、白居易诗歌思想内容自己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1、讽谕诗。同情农民劳苦,批评赋税苛重,痛斥贪官污吏,关注劳动妇女,讽刺时政得失。如《观刈麦》《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当时影响不大。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3、闲适诗。如《暮江吟》4、杂律诗。指近体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八、《新乐府》五十首优缺点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如《卖炭翁》 苦宫市也2、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七字句,有民歌咏叹情调;语言回避书面语,多用口语俗语。3、善于生动描绘人物,感情浓烈。4、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模式损害了诗的艺术性。5、有些诗篇感受不够,枯燥乏味。6、语言过于浅显直露,不够精炼含蓄。九、《长恨歌》主题主题多义,有政治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多重主题说等。风情说指该诗虽写了杨李爱情故事,但也包含了作者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撼恨之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受情调的风情诗。在叙事中多次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十、《长恨歌》四层结构略析 第一层从 汉皇重色思倾国 至 尽日君王看不足 ,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 新承恩泽 ,而且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 渔阳鼙鼓动地来 至 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 长恨 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因此,陈鸿《长恨歌传》 惩尤物,窒乱阶 之说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 黄埃散漫风萧索 至 魂魄不曾来入梦 ,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 伤心色 和 断肠声 。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 不见玉颜空死处 。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第四层第四层从 临邛道士鸿都客 至结尾,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运用浪漫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情 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十一、《长恨歌》艺术特色1、用长篇叙事诗的形式铺写和渲染了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2、叙事、写景和抒情交融,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感情。3、层层渲染、跌宕回环、传说和仙境交融的艺术结构。4、语言流畅明快,雅俗结合。十二、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1、继承发展了写实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和艺术概括达到了和谐统一;主题和题材集中突出;善于铺陈渲染场景,提炼警句对照映衬为其主要表现。2、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独特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特征来体察人物的处境和情感活动,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3、创造了叙述与抒情结合的艺术境界4、形成了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第十讲、重主观尚怪奇的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指中唐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卢仝等诗人的诗风。内容上不重视客观写实,而重视主观感受的表达;形式上追求创新出奇,而不从俗趋易;创作态度上讲究炫才或苦吟,较少报以美刺讽谏的目的;效果上,注重相互欣赏,而不重社会接受。其诗风对后代有重大影响。二、韩孟等人的理论主张一: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创作活动的原因,也是对特定创作心理的肯定。其《荆潭唱和诗序》又云: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音易好也。另外,本论还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强调诗抒写 感激怨怼奇怪之辞 ,以舒忧娱悲,宣泄情绪。韩孟等人的理论主张之二:笔补造化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指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认为 形拘在风尘 但可以 心放出天地 ,用一己之心去牢笼乾坤,绳律万有。韩愈更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云:研文较幽玄、雕刻文刀利、文字觑天巧等,大胆创新。韩孟诗派理论主张之三:雄奇怪异韩愈《调张籍》云: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可见他胆大、力猛、思怪、境奇,超越世俗,审美取向不同。对别人的评论也尚奇,评孟郊诗: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说贾岛诗: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孟郊:孤韵耻春俗。卢仝: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但视野不宏阔、取材狭窄,尚苦吟,导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余。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试于吏部卒无成的韩愈诗风1、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结构、语言都避俗求奇,好用激荡、惊奇、幽险、凶怪的词语,构成惊心动魄的意象。如《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以古文、赋体章法结构、句式、虚词和议论、铺叙等手法写诗。如《南山》《山石》。3、劲拔险拗的语言音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草,最,绝)。四、韩愈《山石》分析不歌咏山石,而是一叙写游踪的诗。汲取了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 黄昏到寺 夜深静卧 到 天明独去 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前人记游诗一般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本诗则是叙事和写景结合,最后点题抒情,与众不同。元好问《论诗绝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首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山石、狭窄山路,都随着诗人的攀登而移步换形,也是人的感受。次句以蝙蝠典型景象来展示幽暗的黄昏画面。到寺后找寺僧安排食宿,于是诗人 升堂 ;安顿好后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院里花木。大雨后,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看似平常,但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突出了其特征,形象鲜明。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时间不觉流逝,热情的僧人过来助兴,夸耀寺里佛画好,拿来火把带领客人去看,果然所见都为罕见之物。铺床 更见僧人殷勤好客、宾主融洽; 疏粝 说明是粗疏的糙米做成的饭,而诗人长途跋涉,非常饥饿,吃得很香甜。 饱我饥 流露出诗人的满足和对简单淳朴生活的热爱。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句表现山寺清幽。夜深之前,百虫鸣唱,诗人聆听;夜深之后,百虫静寂,诗人又隔窗赏月所游寺为洛阳惠林寺,时间是801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此月应是下弦月,谚语云:二十一、二、三,月出鸡叫唤。可见诗人彻夜难眠,陶醉于山寺静穆、明澈境界中无道路指诗人不遵路径,出入云雾中,也写出山势起伏和曲折和诗人兴趣盎然之态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时间推移,朝雾散去,朝晖朗照。山花红艳,涧水碧绿,繁盛烂漫;诗人在红花绿草中行走,时见粗壮松枥,耳听淙淙溪水。沉醉当中,诗人干脆赤足涉过山涧,让清凉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清风吹拂单衣,嗅觉、视觉、听觉融合,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美妙的大自然当中。思考:疲惫的心灵找到了精神家园?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自793年登进士第后,仕途很不如意。三试于吏部都没有成功。后来任职节度幕府,寄人篱下,备受冷落。此时,面对美丽宁静之景,不禁引发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五、孟郊、贾岛、姚合郊寒岛瘦:指中晚唐以苦吟著称的孟郊、贾岛诗风,苏轼最早称之。注重造语炼字、构思奇特,喜欢幽僻、清冷和苦涩意象,题材较窄。诗境仄狭,风格峭硬。武功体:指中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其诗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和萧条官况,标举清峭诗风,尚新奇而不僻涩,因其曾任武功主簿,后人称其诗为武功体。附录:孟郊寒瘦诗风举例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舍)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苦寒吟)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秋怀十五首)六、天才、短命、抑郁的诗人李贺李贺生于河南,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晋肃,当过县令。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被人以避讳父名为由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他小韩愈22岁,18岁以诗歌拜谒韩愈,韩愈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就大为惊叹,邀请相见。宗室后裔使他自负自信,然前途渺茫又使得他产生心理落差,失落感和屈辱感沉重七、李贺《梦天》: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诗人写梦游月宫的幻想境界,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丰富、构思巧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变幻诡谲的特色。既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宁静的生活;又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托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兔和蟾代指月。老、寒修饰,可见凄凉之状。秋月初出,光影凄清,有如兔和蟾在哭泣。云层裂开,幻化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层上,显出白色轮廓,有如墙壁受到月光斜射一样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到诗人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夜已深;开头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时所见到的景色。第四句写诗人进入了月宫。鸾佩指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在桂花瓢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遇到了一群仙女。玉兔、寒蟾、桂树加上泣天色、壁斜白、湿团光登细节描写,使意境深邃而凄迷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三山 俱在海中,今视其下,有时变为黄尘,有时变为清水。千年之间,时复更换,而自天上观之,则犹走马之速也。葛洪《神仙传》记载仙女麻姑对王芳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凌陆乎?这两句就是指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州指中州,代指中国。这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泓,水深而清。从天上看来,九州就像九点烟尘;大海波涛,也不过是泻在杯中的一泓水而已。以上四句,诗人驰骋幻想,仿佛真入月宫,看到人间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色彩浓厚。八、李贺诗歌: 昌谷体 特色内容怨恨悲愁和艺术虚荒淡幻,具体有:1、幻想意象瑰怪奇诡,构思奇特,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2、语言瑰美奇峭。重视色彩意象的表现,用色彩来借代或比喻事物;善于运用通感,把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的色彩特征之中,熔铸词语意象。如《雁门太守行》。3、广泛运用通感、借代、借喻、曲喻等手法锤炼字句。九、诗豪刘禹锡:独树一帜的诗人贬谪期的作品,表现出对新陈代谢规律的认识。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咏物诗表现对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蔑视,咏史诗寄托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历史兴亡的认识。如咏史诗《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民歌描写劳动、娱乐、竞赛等内容,通俗明快,音节铿锵和谐,表达自然真率,形成竹枝体。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十、柳宗元的幽峭清淡诗歌柳宗元诗歌大多是他的贬谪生活及经历的情感记录,表现自己的悲剧遭遇和精神痛苦。蛮荒偏僻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写和富于个性的幽怨情感的抒发相结合,构成了柳宗元抒情诗幽峭清淡的基调。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其山水诗和韦应物并称 韦柳 ,但不同于韦的高雅闲淡,而是清淡幽峭。如《江雪》《渔翁》。第十一讲:古文运动与韩柳 以韩愈、柳宗元古文为中心一、古文运动含义古文就是散体文,是和骈文相对立的概念。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先秦两汉以散行单句为特征的散文,主张文以明道,反对片面追求文采、丽辞、声律的浮华文风,以大量创作实践结束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从而推动了散文的革新和发展。古文运动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它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发展;但对偶求其工,句式求四六,典故求繁缛,辞藻求华丽,内容空虚浮泛等阻碍了思想情感的表达,走向凝固和僵化,导致内容对形式的反抗和形式本身的自我否定。三、古文运动的政治原因中唐藩镇割据、佛老昌盛、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使得社会处于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状态。面对严峻局面,部分士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与中兴愿望相伴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唐初经学重章句之学,中唐倾向于重义理而轻章句,如啖助、赵匡、陆质的《春秋》学派,越过传注而回归本义。续: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高峰韩愈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其目的在解救现实灾难。韩愈看来,当时最大的现实灾难是藩镇割据和佛老昌盛,前者导致中央皇权的极大削弱;后者使得人心不古,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柳宗元对儒家道统兴趣不大,业不排斥佛教,而是重视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续:通经致用到改革现实的时代变局肃宗德宗朝,李泌、陆贽等的整顿纲纪,杨炎、刘晏等人的财政税法改革已经开端;此后杜佑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冗员的主张。永贞元年二王八司马的变法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元和时,禁止供奉、减免赋税、精简冗官、削平藩镇等变革,既促使唐朝走向中兴,也鼓舞了民心士气。所有这一切,都与士人志在改变现状的要求关联。中兴愿望促成儒学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而这又促成了文体文风的改革四、古文运动的先行者1、西魏宇文泰、苏绰;隋朝李谔、王通等反对浮华,倡导质朴文风。2、魏征陈子昂反对浮艳之词,提倡风雅兴寄3、盛唐到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认为文本于道,本于教化,崇尚儒学和儒家经典,但忽视了散文的文学审美特征。4、韩柳以前,散体文创作逐渐增多,骈体文也不事雕琢,讲究以散行之气运排偶之文。附:先行者复古宗经的理论主张浏览萧颖士《赠韦司业书》: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李华:屈平、宋玉哀而伤,靡而不返。六经之道遁矣。独孤及:先道德而后文学梁肃: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以辞。五、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文以明道。道以仁义为核心,结合其复兴儒学目的,恢复儒家道统和文统,但不轻文。2、不平则鸣。肯定文学的表情和社会批判功能。3、气盛言宜,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情感力量。4、文从字顺,贵在创新。求词必己出,务去陈言。韩柳理论反映了中唐政治思想变革对散文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散文自身发展的趋势,基本克服了古文前辈重道轻文、重功利轻审美、重复古轻创新的片面性,开创了古文发展的新方向。六、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主要创新1、建立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杂文学概念;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文体限制束缚,把很多应用文写成艺术性很强的抒情散文。2、浓郁情感融入散文中,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文横绝奔放、感激怨怼愁苦不平交融;柳文简古峭拔,立意新警,个性鲜明。七、韩愈的古文成就1、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扩大了散文的应用范围,使之成为具有多样化社会功能的工具。如辞赋、赠序、杂感、奏议、表状、碑志、书启、哀祭等他都化骈体为散体。2、形式自由、构思巧妙、表现方法灵活,议论、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自由运用,创新性强。如《谏佛骨表》《原道》《师说》《杂说》《祭十二郎文》等。八、韩文的艺术特点1、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形成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风格。如《原毁》《进学解》2、简洁生动的形象描述,突出细节,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如《张中丞传后叙》《杂说》3、提炼口语的句法和词汇,融化骈文辞赋的修辞技巧,形成富有情感性、形式美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如 气盛言宜、志得意满、伤风败俗、同工异曲、动辄得咎 等都来自于他。九、柳宗元的古文柳宗元古文以杂文、山水记、寓言三类文体成就最高。杂文特点:1、立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如《捕蛇者说》。2、用寓言体构思和反讽手法写抒愤杂文。如《愚溪对》。寓言特色:1、重视生动传神的形象描写和讽刺内涵的深刻寄托。如《黔之驴》2、人物语言多用类比影射手法刻画形象。如《鞭贾》3、善用赋体写杂文和寓言。如《乞巧文》。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山水游记: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的作家。贬谪之地既是他投闲置散之后怡情悦性的审美对象,又是他贬谪生活中资以排除忧郁的精神寄托他发现了山水美,又从山水美中认识了自身的美好情操和价值,坚定了信念和社会批评意识状物之态与感物之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达到统一。把六朝时以模山范水、繁辞丽句为特征,重客观轻主观的山水创作提到新的水平《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代表善于选择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十、晚唐古文衰落和小品文的繁荣鲁迅说:晚唐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这里的小品主要指杂文和寓言。代表作家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语。其语言犀利、立论深刻。皮日休的《皮子文薮》善于借古喻今,常表现叛逆色彩。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多以物喻人之作,讽刺性强。短小精悍、刺时讽世、感情炽烈为小品文三大特点。十一、晚唐骈文的复兴晚唐社会矛盾突出,文人分化明显,有的热衷于政治,有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更多的走上消极颓废一途,胸襟、视野狭窄,寄情声色之乐,追求形式之美,骈文复兴。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文,其中后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四六句式,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并将骈文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辞采繁缛、对偶切当,风格华丽浓艳。李商隐为此时骈文成就最高者。第十二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以咏史诗、苦吟诗爱情诗、隐逸诗为代表一、晚唐怀古咏史诗兴起背景晚唐政治腐败,朝中清要职位被朋党和权势者所据,一般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少;又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在考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身不第。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比重下降,表现的热情也明显减退。士人情感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咀嚼闲散生活,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日常生活的诗大量增加。二、怀古咏史诗的抑郁悲凉情调与杜牧晚唐诗人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表现伤悼的情调。杜牧祖父杜佑三朝为相,留心经世致用之道。杜牧受此影响,喜言兴亡成败,财赋兵甲、地形险易之事。为文主张 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本求高绝,不务奇丽 。不满晚唐柔靡诗风,有意以拗峭矫之。其诗明丽疏朗,稍异于温庭筠的艳丽和李商隐的密丽。三、杜牧诗歌主要内容1、抒写理想、关心民生、慨叹壮志难酬的时事诗。如 平生无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郡斋独酌)又如咏物诗《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描绘了雁南飞形象,寄托自己的真实旨意,形神兼备。风格委婉细腻,清丽含蓄,想象丰富,意境无穷2、同情妇女不幸命运的诗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秋夕》等写石崇和绿珠故事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写由歌妓沦为卖酒女的张好好: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3、融情入景的怀古咏史诗《登乐游原》: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杜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耿湋: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登乐游原)李频: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登乐游原春望)四、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1、既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勾勒鲜明的景物意象,又善于把悠远的情思寄托在具体画面之中。如《泊秦淮》《江南春》等。2。豪迈不羁和情思缠绵结合、清丽俊爽而又绰约含蓄。五、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贾岛所写,多为科举失意和怨愤,贫穷生活哀叹,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不出个人生活范围。姚合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风格上贾岛更冷僻,姚合则显得清稳闲适。苦吟为他们的创作态度。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和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诗境狭窄,有句无篇,诗料不离琴棋僧鹤茶酒竹石等,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六、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李、韩偓、吴融、唐彦谦为代表的爱情题材和艳丽诗风,开辟了诗歌新境界。晚唐诗人寄情闺阁,既是在科举和仕途上没有出路,转而从男女情爱方面寻找补偿和慰藉;也是当时礼教松弛,享乐淫逸之风盛行,狎妓冶游成为时尚。由于题材本身的绮艳性质,加以奢靡之风对美学趣味的影响,晚唐情爱诗在色彩、辞藻等方面,具有艳丽的特征。如温庭筠诗艳丽中还带有浓厚的世俗、市井色彩。七、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晚唐动乱,文人常有性命之忧,把功名看淡了。平安闲放、终老烟霞成为生活上的追求目标,努力 保持闲适宁静心态。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诗歌,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思。陆龟蒙诗大多为闲散隐逸之作,皮日休有讽喻诗,但晚年多写闲适诗,和陆龟蒙唱和,编为《松陵唱和集》。内容近俗,潇洒游戏,缺乏严肃思考和深刻感受。多摄取日常和身边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料。八、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唐末诗人对社会灾难关注不够,五代初期的郑谷、韦庄、罗隐等才较多反映。郑谷:十口飘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诸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韦庄:《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悯耕者》: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罗隐怀才不遇,激愤难平,多通俗直露、讽谕时世之作。《黄河》: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继承杜甫和中唐写实讽喻诗派的传统,创作了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诗歌。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皮日休《橡媪叹》同情农民苦难,鞭挞贪官污吏;聂夷中《咏田家》关心和同情农民;杜荀鹤《山中寡妇》描绘了寡妇的悲惨生活;这些诗分别为其代表。罗隐诗文以讥刺为主,善于咏史和咏物,如《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九、李商隐诗歌的主要内容1、反映现实的时事诗,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2、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吟咏怀抱的志向诗,如《隋宫》《马嵬》和《贾生》《安定城楼》3、托物言志、表现人生体验的咏物诗,如《蝉》4、以爱情描写为文本内容的情诗,如《无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十、李商隐诗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1、情调优美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再现,用精美之物状其情绪,表达方式幽微隐约、迂回曲折,情感层次丰富,幽深窈渺,如《春雨》。2、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以表现复杂矛盾和怅惘莫名的情绪,形成朦胧诗境,如《锦瑟》。3、用非现实色彩的独特意象,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瑶台等,对之心灵化,表达复合的体验情绪,如《锦瑟》4、好用典,但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借以传递情绪感受,如 庄生,望帝 句。5、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造成意思的省略和间隔,留下联想的空间,如《无题》 紫府6、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复杂心境,因而多义呈现。附录:《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贾谊《治安策》认为: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王粲《登楼赋》有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史记 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庄子 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安定城楼》简析 典故运用用典层次错落有致,功用不同。贾谊不售,王粲避乱荆州和李商隐流寓王茂元幕中,虽都用以自况考试不第,却又有差别:谈贾侧重于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才调虚论;说王则着眼在异乡万里,登楼伤怀暗用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故事,既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又充分显示了不以名利是求的冲淡胸怀。最后举庄子自比 鹓雏 以调侃奚落惠子醉心权位的寓言,笔触扫向那些以 腐鼠 为美味的恶意中伤者,寄慨尤深。《安定城楼》简析 对偶运用江湖归白发若按正常顺序应为 白发归江湖 。若颠倒,即 永忆白发归江湖 ,这不符合近体诗平仄要求,格律为 仄仄仄仄平平平 ,四仄三平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这样的。又该句是颈联中的初句,其结尾必须是仄声的,不能是平声。像现在这样 永忆江湖归白发 ,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相间,最后是仄声,才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要求。《安定城楼》简析 对偶运用律诗颈联必须对仗。 永忆 对 欲回 , 江湖 对 天地 , 归 对 入 , 白发 对 扁舟 。要求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结构都要相同。若看整句结构,两句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永忆(动)江湖归白发(宾) ,句子是二、五结构; 欲回天地(动宾)入扁舟(动宾) ,构成联动句子,结构是四、三字。这说明:律诗对仗,两句诗处于相对位置的词语,在字面上要相对,而两个句子的结构可以不同。附录:《锦瑟》简析呈现似有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构成的不是一个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杂其中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和失望的情思,实弥漫这些情思的心象。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不再有界限存在。只首尾两联隐约暗示是追忆年华所感,而传达所感的内容则是五个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象喻和用以贯串象喻的迷惘感伤情绪。《锦瑟》主题猜测1、音乐诗。李商隐听了令狐楚家妓弹奏锦瑟后所写。锦瑟有四种音调:适怨清和。诗中两联四句分别写这四种音调。2、爱情诗。锦瑟为令狐楚妾,表达对她的爱恋之情。3、悼亡诗。锦瑟为亡者平日所用,睹物思人,托物起兴。该人或为王茂元女。4、艳情诗。始有所欢,中有所阻,追忆而作。5、自伤生平诗。十一、博大气象和完整结构的原因1、有自己的意象群。意象色调、气息、情意指向上有其一致性。2、技法纯熟。声调和谐、虚字斡旋、典故巧妙、对偶规范等使得诗圆融流畅。3、情感统一。孤独、飘零、无奈、伤感情绪浓郁而又深厚,使得诗各部分融为一体如《夜雨寄北》借思乡的愁绪,把此地与异地、现时与未来,实景与假想、巴山独对夜雨和剪烛聚首西窗等不同时地与场景融合在一起。虽跳跃性大,但结构浑融十二、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1、善于曲折抒情,含蓄构境。常借助景物描绘烘托情思或暗寓情事;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借古喻今、托物咏志。如《隋宫》《夜雨寄北》等。2、语言典雅精美,情韵深长。善于运用丰富的典故意象、比喻象征意象、景物意象、人物情态意象等。如《安定城楼》。3、深情绵邈的朦胧美。繁复的象征、比喻和典故,片断意象的错落排比,使得其主题难测。如《锦瑟》。4、诗体多样,以七绝和七律成就最高,促进了近体诗的规范化、精密化。附录:唐代文学研究参考书目1.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2.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3.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陈贻焮《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5.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6.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7.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8.陈华昌《唐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9.尚永亮《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斯蒂芬 欧文《初唐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1.闻一多《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12.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3.陈允吉《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郭预衡《中国散文简史》,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15.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6.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7.马兰州《唐代边塞诗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18.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9.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21.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 1993年版。22.徐明霞校注《卢照邻集》《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23.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24.韩理洲《陈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25.王维《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26.孟浩然《孟浩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7.刘开扬编注《高适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28.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29.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30.裴斐等编《李白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31.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32.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7年版。33.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34.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35.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36.蒋凡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版。37.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38.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39.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40.王安国笺释《柳宗元集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41.学锴等集解《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4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