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区别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认识量的意义:一是,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就构成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的变化积累起来,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量变规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就是说,任何事物的量变都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实现了质变以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质变把量变的成果巩固下来,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第四,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又分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所谓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未变,而非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是指当事物的质变开始时新质并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而是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在量上迅速扩张,最终完成整体质的飞跃。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状态,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质量互变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所谓阶段性是指,事物及其运动的跳跃性。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其原理的方法就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2)渐进与变革相结合的原则。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渐进与变革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远大的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要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与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要反对急躁冒进、陷于空想。 (编辑:admin)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浸出过程-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9 08:55:53浸出过程浸出(萃取)过程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它实质上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一般药材浸出过程包括下列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一)浸润、渗透过程当药材粉粒与浸出溶剂混合时,浸出溶剂首先附着于粉粒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浸出溶剂是否能附着于粉粒表面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界面情况。浸出溶剂和药材的性质又是界面情况的决定因素,其中溶剂表面张力和药材中含有物性质起着主导的作用。不能附着于粉粒表面的溶剂无法浸出其有效成分。一般在药材组织中含有的组成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故极性溶剂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药材内部。而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乙醚、氯仿等则较难润湿药材。当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药材应先行干燥,因为潮湿的药材不易被非极性溶剂所润湿。用醇、水等浸出油脂多的药材时应先脱脂,因为油脂不易被极性溶剂润湿。药材浸润过程的速度与溶剂性质、药材表面状态、比表面积、药材内毛细孔的大小及其分布、浸取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二)解吸、溶解过程溶剂进入细胞后,根据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对象也不同。水能溶解晶质及胶质,故其浸出液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液,但乙醇浸出液中含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浸出溶剂的浸出液则不含胶质。组织中溶液的形成促使细胞内渗透压的升高,因而使更多的浸出溶剂渗入其中,而溶解更多的有效成分。但这一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其速度取决于药材与溶剂的特性。一般疏松的药材进行得比较快,但溶剂为水的速度则较慢。(三)扩散过程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与周围溶剂产生浓度差,从而产生药物的扩散。一般在药材表面附有一层很厚的溶液膜,称为扩散 边界层 。浓溶液中在块粒表面保持一定的浓度,并通过边界层向四周的稀溶液主体中扩散,其扩散的推动力为边界层内外药物的浓度差。浸出成分的扩散速度可用 Ficks第一扩散公式(Fick s First Law of Diffusion)(8-1)来说明:(8-1)式中,dM 扩散物质量;dt 扩散时间;F 扩散面积,代表药材的粒度和表面状态;dc/dx 浓度梯度;D 扩散系数,负号表示药物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由式8-1可知,dM值与药材的粉碎度、表面状态、扩散过程中的浓度梯度、扩散时间与扩散系数成正比。当D、F、t 值一定时,dc/dt值如能保持最大,浸出即能很好进行,这与溶剂性质、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有关。扩散系数D值随药材而变化,与浸出溶剂的性质亦有关。可由试验按下式求得:(8-2)式中,R 克分子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N 阿伏加德罗常数;r 扩散分子半径; 粘度。式(8-2) 表明,粘滞度小,溶解物质的分子小,则D值大,扩散快,提高温度可增加扩散速度。(四)置换过程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如果没有浓度梯度,其他因素如D值、 F值和 t值都将失去作用。因此,用新鲜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粉粒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浸出推动力是控制浸出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