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09:06:05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对抗性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 D.1997年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所说的 三个有利于 应当成为我们A.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依据 B.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C.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决定的A.改革的性质 B.改革的目的 C.改革的任务 D.改革的途径9.党中央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在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提高竞争力二、多项选择题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A.政治上实行 团结 批评 团结 的方针 B.经济上实行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有A.矛盾的普遍存在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E.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 E.非对抗性矛盾4. 三个有利于 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5.按照 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必须明确A.谈论姓 社 姓 资 问题没有意义 B.不能离开 三个有利于 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 资 服务又可为 社 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7.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 这场革命同 革命 这个词的本意A.是完全相同的B.革命的对象不同 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ADE)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D.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C 5.C 6.B 7.A 8.C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CD 4.ABCD 5.BCDE 6.ABC 7.BCDE 8.BCDE 9.ADE 10.AB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象征性社会互动和认知机制-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3 21:42:59象征性社会互动和认知机制一、关于象征1、象征:用具体表示抽象(抽象的概念或者思想感情)。2、文学创作中的 象征手法 例如:抽象的 愁绪 的象征表达。3、象征能力:人类独具的能力。借助于象征,人类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4、象征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可被解读的符号+可以共享的意义二、象征性社会互动1、涵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影响的过程。2、本质:意义交换。意义成功交换的前提:互动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比如象征符具有可理解性);要有大致一致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3、象征性互动理论出现时间:20世纪之后在象征和人类传播关系研究领域。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理论核心: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观点:人的 自我 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形成的;人的 自我 是 主我 (I) 客我 (Me)统一。自我=主我(I)+客我(Me)主我是个人主体意识,客我是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三、象征性文化传播和现代社会象征性符号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和消费符号。符号化消费:由物质的消费变为符号(意义)的消费M、 K、品牌消费、经典图书装饰、学历符号效应等。在符号化消费大行其道的今天,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象征符不断被创造和淘汰的社会。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 20:40:54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1、政治社会化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政治社会化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依据社会形态划分,其主要类型有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2)以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年龄为标准,可以分为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未取得公民资格之前的政治学习过程。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取得公民身份后直至成年前进行政治学习、政治实践的过程。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年后政治学习、政治实践的完善过程。(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来分类,可以划分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和间接的政治社会化。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又可以划分为行为模仿式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培训式的政治社会化、实践参与式的政治社会化。间接的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有关知识、价值和规则转移到政治生活中的社会化过程。2、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政治社会化可以培育个体健康的政治人格和参与政治的必要才能,从而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条 件。现代政治是民主政治,这种政治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必要的政治知识、良好的政治心理、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科学的政治理论和一定的政治技能。而这些都需要通 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2)政治社会化可以使既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得到传习,从而为政治文化的维持、改造和创新创造条件。一定的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赖以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纽带。(3)政治社会化可以使既定的政治原则、规范和秩序得以延续,从而为政治体系的巩固与革新提供 条件。政治社会化通过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培养个体与现有政治结构、政治原则、政治体制具有认同感和一致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并恪守与现有政治秩序相 符合的政治行为模式。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24 20:33:43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认为大众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 暴徒 ,会使迄今由少数贵族阶层说创造的文明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民主制度的危机。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造成了一种缺乏历史感、自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欲望和权利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 大众。大众的崛起将会对少数社会精英形成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颓废和国家的没落。早期的大众社会论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产业化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越来越变得具有功能合理性,功能合理性却大大压抑和剥夺了一般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能力,降低了一般大众的 本质合理性 ,扩大了大众与精英人物之间的社会差距。一般大众陷于异化感、不安感和绝望感,容易引起情绪上的躁动。 民主化 赋予了一般大众参与政治的机会与权利,而大众传播又为权力精英提供了操纵大众的手段,如果大众情绪受到别有用心的精英集团的利用,就会引发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大众行动。这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 异化 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说明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目的在于考察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病理现象。现代社会, 新中产阶级 即白领阶层兴起, 旧中产阶级 衰落。白领阶层机械地承担着 非人格化 的作业或服务,失落感和无力感,对政治不感兴趣,业余生活中逃避到大众传媒提供的消遣或娱乐领域。本质上被排斥在统治势力之外,与蓝领劳动工人一起,构成了美国社会的 大众 。大众的状态以及他们与少数权力精英的矛盾是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的 趋同 倾向,社会成员自主性的降低和均质性的增加,成为无个性的一般大众。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非精英的大众容易受到精英的操纵,精英人物又容易受到非精英大众的压力和影响。中间社会群体的衰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立性、社会权力的集中性、大众传播导致的文化的均一性和流动性是现代大众社会的主要特点。评价大众社会理论:把现代社会作为原子化的大众社会来把握。主要问题:精英史观。把权力精英看作是历史的主导者,而大众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意义:独特视角有助于理解现代社会。触及到了现代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成立有六个基本条件: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传统的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 新中产阶层 的扩大。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基于大众社会论立场的受众观:受众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的核心观点。更多地从社会传播结构的变化以及大众传播的性质上找原因。日本,清水几太郎的观点:现代社会是一个 拷贝支配 的社会。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人们与大多数重要的 实物 不可能保持实际接触,只能依靠传媒提供的第二手信息 拷贝 。现代人处在 拷贝 的洪水的包围之中,无法躲避其影响。拷贝的支配 也会转化为 心理的暴力 ,拷贝过程中存在两条 抽象的原理 :1、利润原理。拷贝收集、制作和提供是作为营利活动来进行的。传媒为了迎合受众,提供大量刺激人的原始需求的拷贝。2、政治或宣传原理。宣传:使用语言或其他象征手段,将众多的人们引向某种态度或行动的活动。宣传主要通过 拷贝 的选择和加工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具有一种 麻醉 效果。一般受众作为消费者被动地接受单向的拷贝洪流的冲击。评价:揭示了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及其社会影响力。但把受众看作是绝对被动的存在的观点有失于偏激。受众不仅不是被动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