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岗位能力备考:搞清关联词的细微区别
通过抓关联词分析材料结构是解决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语句衔接题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在语句衔接中,常考分总结构(因果结构有时也可统称为分总结构),所填尾句一般为总结。在多数情况下,表达分总结构的关联词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答案。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关联词中,尤其是选项干扰性强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一些微小的区别。例如总之这样的关联词,强调的就是对于前文的总结概括。而所以、可见这一类词则更加侧重于强调的是根据全文推结论。如果文段中出现了干扰性选项时,大家尤其要注意。下面红师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通过例题来进行辨析:
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常识热点:权利边界限定的原因和价值
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发布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常识热点:权利边界限定的原因和价值,下面是关于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常识热点:权利边界限定的原因和价值这一问题的具体分析,更多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考试答题技巧,请点击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 权利边界限定的原因和价值 (一)权利边界限定的原因 正如霍姆斯所言,对言论自由的最高保护也不会允许一个人在拥挤的剧院里毫无根据地大声喊叫失火了,原因在于,在这种情况下,叫嚷失火了将引起严重的混乱和伤害。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利,无论言论自由有多么重要,只要它还是法律上的权利,就有对它限制的必要。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
之所以要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制是因为:(1)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的享有是要付出代价的,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就是这个代价。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从根本上是为了定分止争,避免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权利主体明确各自的权利空间,从而避免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2)正如洛克所言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自由与法律从表面上看似乎存在很大的冲突和矛盾,似乎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但实质上,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法律不是对自由的限制,法律毋宁是拯救。法律是对自由的保护,自由是对法律的促进。(3)权利的行使不能没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由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如果个人权利的行使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必然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这时,他就没有自由而言,因为别人也可以跨越法律的边界侵犯他的自由。 (二)权利边界限定的价值 之所以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是基于保护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公平。即同样的事情能够得到同样的对待。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应平等地负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权利的享有是以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为代价的。试想一下,如果不对权利本身进行限定就会容易发生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这与法律本身的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是相悖的。作为权利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行使权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而损害他人的权利。 2、秩序。法律的产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冲突。通过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使权利主体明确自己的权利空间,从而对权利主体行使权利具有指导作用:一旦超过权利边界就会构成权利滥用,属于违法行为,据此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反之,没有边界限定的自由最终会失去自由。因为既然他可以为所欲为地超越法律的边界侵犯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人也可以跨越法律的边界侵犯他的自由,这时他就无自由而言了,社会也就陷入混乱之中。 3、利益。法律是一种妥协的结果,其本身总是在平衡、协调不同的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点。通过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一方面能够保护权利主体的利益。通过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使他人明确其权利范围,不能逾越,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人的利益。权利主体在明确自己权利界限的同时通过履行权利行使不得侵犯他人利益的义务保护了他人的利益。同时通过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从而使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人产生不得侵犯他人权利的激励。
这样会给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人造成不利益,因此对权利边界限定的目的也是保护其他人的利益。对权利边界进行限定也是法律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的必然结果。
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比喻”和“比拟”分不清的赶紧看过来
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发布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比喻和比拟分不清的赶紧看过来,下面是关于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比喻和比拟分不清的赶紧看过来这一问题的具体分析,更多2017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考试答题技巧,请点击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 在岗位能力言语理解中,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而这两种修辞的区别常常被用来作为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言语部分的考点。下面就来对这两种修辞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辨析。 初中教科书中对比喻和比拟的定义是: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而甲乙两物有主有从;而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它们的区别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比喻的结构基本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而比拟则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例子(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例子(2):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物则是把人當成事物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子(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例子(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個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例子(3):火山发出一声咆哮。例子(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二)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
比拟则是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三)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