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时间易错点汇总

各位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在岗位能力考试中,资料分析这个版块,我们经常容易出错,一不小心就看错数字或者看错问题,经常会在送分的题目上面翻跟头,这样的事情总会发生在我们考生的身上,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今天,红师教育就带领大家来看看资料分析当中大家容易忽略和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哪些,把这些易错的地方给大家解决掉,帮助大家提高分数。 我们在做资料分析时,时间是一个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分析时间点易错点有哪些。1、题干中时间点与材料中时间点相关但不相同;2、选项中给出相关年份的数据混淆视听。这两点是大家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我们看下面一道题目: 例:2009年7月份,全钢坯进口57万吨,比上月增加19万吨,1-7月,全钢坯进口323万吨,同比增长27.

问:2009年1-5月全钢坯月均进口量为多少万吨? A、、、、49.0

2013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作答时间参照分析

相信很多考生对2012年的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记忆犹新,2012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的报名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8:00至24日24:00,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11年11月27日,具体安排为: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6:30申论。 预计2013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的报名时间仍会在十月份,考试时间仍会在十一月下旬或十二月上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时间仍为2个小时,申论仍为2.5小时。2.5个小时对于申论考试来说应该是足够的,但是2个小时对于岗位能力来说可能完全不够。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岗位能力题除了题海战术、保证准确率之外,考生更应该注意把握各模块的时间,控制做题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的高压环境下应付自如。

考生可以基于个人的习惯和对各种题型的擅长程度,给自己定了做题顺序。比如: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资料分析(除文字材料)图形推理涂卡文字材料题。 以201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军队文职考试录用考试岗位能力试卷的考试题量为例,各部分时间可以如下安排: 一、常识判断25题10分钟。常识判断无需多做思考,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因为思考时间的长短而有所变化,因此,这一部分要快速完成。 二、言语理解40题30分钟。填词题考察的是语感和词语的搭配,如果你够决绝的话,甚至只看空格所在的那一句话就可以了,效果基本和全部看完差不多。 三、数量关系15题20分钟,放在第三个时间段做是为了保证在你头脑还清醒,时间还富余的时候,否则你会因为烦躁而做的一塌糊涂。

四、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25题20分钟,把题干和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圈出来,往往会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五、资料分析(除文字材料)15题20分钟,图形材料普遍比较简单,注意勾画关键词就可以了,要小心的是时间,单位陷阱。资料分析题的分数对考试至关重要,因此要保证正确率,耐心。 六、图形推理10题7分钟,图形推理无非是笔画、点、线、面、元素、对称、移动、图形的加减,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挺难的,尤其是的图形推理题。 技巧:考试时候带一块正方形的橡皮对折叠型题目有巨大帮助 七、涂卡5分钟。 八、文字材料题,这个可能是最麻烦的。考生可将剩余时间用来做该题,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放弃。(当然也有可能文字题比较简单,拿到试卷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岗位能力备考:时间规划问题解析

在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科目中,时间规划问题是统筹问题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此类题型会在题目中会给出一些工序及各自所需时间,需要经过合理的统筹规划,求出总的最短时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网在此将此类题型进行全面讲解。 解决此类问题的原则:时间的共用原则,最短工序时间的优先原则 具体应用:当某些步骤同时进行不会互相影响时,可以并行操作,从而节省时间;当某些步骤同时进行会对彼此产生影响时,则让所需时间短的步骤先进行,从而节省总的等待时间。 关键:此类题目所求的都是最短时间,所以当存在多个工作方案,要确定每个方案或者工序的所用时间,哪些工序可同时进行,彼此之间存在时间差异时,需要计算出每个方案所需时间,从中选择时间最少的即为最优方案。

2016年多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资料分析易错题之时间陷阱

2016年多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已经拉开序幕,部分省份的公告和职位已经公布,相应2016年多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备考也已经进行火热阶段,一些考生,知识点掌握非常熟练,速算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在一些细节考点上经常丢分,每次都懊恼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忽略了一些常见陷阱,下面就常见时间陷阱进行介绍。 时间表述常见陷阱 一、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并未完全吻合。 比如题目问到的年份是材料所提供年份的去年、前年或者明年之类。即根据基期预测现期或给出现期求基期等。 二、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并未完全吻合。 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5~2013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2006~2013年的数据。

三、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问题问到的是2007年的数据;或者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