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师教育教育2019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命中多个考点
2019年军队文职考试笔试落下帷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整体难度与往年持平。通过上红师教育军队文职考试的课程,学员会发现,题目中的很多成语是授课中讲过辨析过的成语。另外,红师教育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也命中了今年言语题目的多个点。 一、红师教育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对言语理解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做了梳理,命中2019年军队文职考试职测言语的大部分考点。运用红师教育课军队文职考试课上讲授的授课思路能够正确解答这次考到的所有言语题目。 下图是红师教育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的内容。 一、主旨概括找中心 1.口诀点拨:概括文段本意,即文段中的中心句。 2.判别标志:主要、主旨、主题、核心、中心、概括、强调、表明、复述等。
解题技巧: 行文脉络分层次:总分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分。 关联词语找重点:递进、转折、并列、因果、必要条件。 二、意图判断多主旨 1.口诀点拨:判断作者的意图、目的,可以意在言外,也可意在言内。提醒小伙伴们,在近年来的考试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意在言内,即同主旨概括题。 2.判别标志:意在、想、知道等。 三、细节理解找对应 1.口诀点拨:将选项与原文做一一对应,找出正确答案。 2.判别标志:下列说法中正确/不正确/错误、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根据上文可以/不能得出。 3.重要考点: ①偷换范围:易扩大所有、都、全部;易缩小没有、无、唯一。 ②偷换程度:不确定几乎、也许;确定绝对、总是。 ③偷换对象:省略对象修饰语;
④偷换逻辑:偷换并列关系;必要、充分条件混淆;颠倒因果或强加因果;肯否矛盾。 ⑤偷换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偷换表达。 ⑥无中生有:无关选项。 四、下文推断多段尾 1.口诀点拨:结合文段,多围绕尾句话题衔接。 2.陷阱选项:前文出现过的内容,一般不会接着论述。 五、排序优先首尾句 1.口诀点拨:可根据首尾句原则,快速猜定答案,再进行验证。 2.首尾特征: 首句:观点援引、背景铺垫、设问、下定义。 尾句:总结性词汇(因此、所以、因而、总之、可见、最终、终于、综上所述等)。 3.解题思路: 从选项入手确定首句/尾句多数留存。 回原文分析查找捆绑项通过关联词语/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话题一致。 六、逻辑填空有方法 (一)词义辨析法 1.
2.词义侧重:辨析侧重看组成相似词语中不同的字,用不同的字重组词汇法区别。 3.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4.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 (二)语境分析法 1.逻辑关系:递进、转折、并列、因果等。 2.语义关系:解释说明、归纳总结、照应关系。 (编辑:liap)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道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710:27:57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绝不投降!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这样东西叫做道义!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但文天祥软硬不吃。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文天祥拒绝了他!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好好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成全了你吧!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他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的对行刑的人说:我的事结束了。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诏中,这也是他的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此诚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文天祥的行为告诉了所有的人,肉体可以被征服,但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这种道义,不但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他们的国家,民族。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介绍文天祥不但是要介绍他的伟大,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而元朝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了解自己统治下的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却作为一个楷模,成为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这样的统治是不会牢固的。蒙古贵族们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不接受汉化,不与汉人通婚(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放弃吧),他们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达成共识。加上时不时又出来几个贵族叫嚣着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幸好当时的丞相脱脱阻止,这个愚蠢的主意才没有得以实现。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脱脱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这个元初的脱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是不断向农耕文明发展,此人实在是功不可没。另外说两句,看元朝史书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动不动就是帖木尔,脱脱等,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纸头皆挂帖木尔,抬眼望去尽脱脱。〗玩笑而已。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长对家庭成员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抢什么,仿佛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双方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就分家吧。可问题是这个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员,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可是这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已经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了,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他们除了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外,并无其他本事。而等到这些下人们拿起了平时干活的菜刀和锄头反抗时,曾经的统治者就将手足无措。比如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阿速军,这支部队即使在强悍的蒙古军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立下大功。当起义爆发时,他们被派去镇压,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去抢了一把老百姓。但是运气不好,在抢劫回来后,正好碰到了起义军,刚看到对方的旗帜,领队的首领便大叫阿卜,阿卜(快跑),这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就是这样败退的,退回去后还反复强调自己是遭遇数倍于自己的起义军才败退的。就是这样的军队素质,才使得元朝军队在起义初期显得不堪一击。但随着起义的扩大,元朝统治者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里复苏过来,他们重新整编了部队,战斗力也直线上升,先后镇压了全国很多地方的起义。只要跨上马,我们仍然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而在元朝陷入危急之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的将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尔。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扩廓帖木尔这个名字太拗口了,我们就称呼他为王保保吧。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尔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这个名字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复仇-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710:27:24复仇平心而论,陈友谅和张士诚确实是他最强的对手,但从个人感情上而言,他与此二人并无仇恨,甚至还有惺惺相惜之感。但元就不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残暴王朝的统治之下,朱元璋失去了他的父母,家破人亡。自己流离失所,乞讨度日,不得已才去造反。在朱元璋的心里,埋藏着对元的刻骨仇恨。不但有家仇,还有国恨。在朱元璋扫平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为了麻痹元朝,朱元璋不称王,不称帝,并暗中表示不与元朝为敌。他还给当时的元朝大将察罕贴木儿送去了厚礼。这么看来,他确实是个搞关系的能手。在元朝看来,这是一个只想在战争中捞点好处的乡巴佬,给点好处就行了。如果他们去调查一下朱元璋童年时候的悲惨经历,再思考一下是谁造成了朱元璋的痛苦,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荒谬。朱元璋的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他解决了陈友谅,即将扫平江南的时候,元朝政府连忙派户部尚书张昶来封他为官,他们总是觉得这个人是可以为他们所利用的,给点钱就是了。朱元璋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把官辞了,却把张昶留下了。朱元璋挖了元的墙脚,还对刘基说:元朝送了个贤人给我,你们没事可以和他多谈谈。如果这一行为还不能让元朝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用意,那他们就太蠢了。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作战,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元朝政府曾经非常高兴的做了一回拳击比赛的旁观者,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三个人都倒下,然后自己上去宣布胜利。元朝政府最愚蠢之处就在于,他不知道这场比赛是一场淘汰赛,而最后胜利的奖品是与自己决战的资格!当朱元璋历尽艰难,从尸山血河中走出,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尸体上爬起来时,元朝政府才畏惧的发现,这个胜利者比以往任何一个对手都可怕。他有着精良的军队,善断的谋臣,勇猛的武将,他率领的不再是那种一攻即破的农民起义军,而是一支战斗力绝不逊于自己的强悍之师。元朝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给朱元璋,希望他能接受招抚,继续做他们的奴隶。可是他们慢慢发现,眼前的这个朱元璋不但想要自己的钱,更想要自己的命。比赛就要开始了!让我们看一下双方的选手,现在我们先欢迎元朝选手,元顺帝出场!下面请元顺帝用一句话表达他现在的心情。元顺帝:就剩一句啊,那我说了,希望对方选手下手轻点,我怕疼。现在请朱元璋选手说自己的感想,哎,朱元璋选手哪里去了。喔,我们找到他了,他正在磨刀,那我们就不打扰了。现在比赛开始!在此之前,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朱元璋的对手,元。元是蒙古建立的政权,蒙古强大起源于十二世纪,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代表着蒙古进入全盛时期。要说明一下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蒙古的强大是自铁木真之后才开始,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蒙古人的战斗力一直相当的强,他们是天生的战士。这个强悍的民族之所以一直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只是因为自身的分裂。而当铁木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其可怕的破环力和战争能力就如狂风暴雨宣泄到世界各地。文化先进的民族被相对落后的民族征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如西晋和北宋的灭亡等等,但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人们一直认为这些落后民族能够成为征服者,是因为他们的士兵英勇善战,并不是他们的军事机构先进。在那些人看来,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野蛮人,只是凭借着所谓的勇猛作战,怎么可能在军事谋略上胜过长期受到系统军事理论训练的文化先进民族的军官们。事实证明,他们可能是错的。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往往是脱离的,这句话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蒙古的军事制度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他们没有南宋那些无用的官僚机构,作战时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敌方薄弱部位实施冲击。一旦攻击受挫,立刻撤走,然后寻机从侧面突破。机动,这是蒙古军队的最大优点。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蒙古军队的武器也比南宋更先进,他们天才的发明了当时最为可怕的弓,其射程可达300米,无论多厚的铠甲都难以抵挡。只有最精锐的南宋军队装备的神臂弓才能与之相比。但战争中,武器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战的士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和蒙古人打仗是一种很痛苦的事,因为他们并不与对方直接用刀剑厮杀,其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弓箭。当你碰到蒙古骑兵时,你的噩梦就开始了。进攻前射箭,进攻的过程中射箭,甚至在他逃跑时,还在射箭。你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着,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蒙古军队进攻东欧时,那些体格远远比他们健壮的欧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原因。他们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而蒙古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蒙古人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一直都来这一套,他们的屠城是比较有特点的,值得一说。从各方面资料来看(多桑蒙古史、元史),蒙古人的屠城并不是放纵军纪造成的,他们的屠城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注意这一特点)。屠城是为了让对手屈服。在攻城前他们一般会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后果你们自己去想。但他们缺德之处在于,不投降他们必然会屠城,但是投降的他们也并不放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保障后方的需要,他们认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杀光才安心(盖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上帝之鞭。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给了匈奴王阿提拉。历史学家们给了蒙古军队的这种屠杀行为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国家恐怖主义。蒙古军队似乎也有某些人相当爱好行为艺术,其具体表现为西亚战役中,将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推成一座三角型山。此外他们也是颇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克巴格达后,他们将最高领袖哈里发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让他活活饿死。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却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屠杀!这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此处我们要列举几个数字。这些数字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蒙古攻灭金国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剩下87万户,下降89%。蒙古灭南宋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剩下937万,下降26%这么看来,蒙古对南宋还是相当宽大的,当然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我们后来会说到。蒙古军队对中原诸国的攻击确实厉害,灭掉西夏国用了二十二年(1205-1227),灭掉曾横扫天下的金国用了二十三年(1211-1234)。此时的蒙古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怕实力,他们将下一个矛头指向了南宋。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同样健壮勇敢的金国人也不堪一击,何况是整天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在他们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宋宝祐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他们决心找出答案。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这个人叫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