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军队文职招考考试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抢分攻略:提出对策提分技巧

申论是军队文职招考考试的笔试必考科目之一,其中考察的能力可谓是灵活多样的,而提出对策能力是吉林省军队文职招聘申论考察能力之一,且多数居于第三题的位置上,乙级试卷较常考察。提出对策题难度不大,但题目要点比较散,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此提出对策题是部分考生容易丢分的一类题型。在此,中公教育为各位考生提供提出对策题得分技巧,避免大家丢分。一、吉林军队文职招聘提出对策考情提出对策题目并非是必考题,甲、乙级比较而言,乙级侧重考察提出对策题目。多为片段型材料,基本考察一道题目,但可能出现一题两问,20-25分,字数少则250字,多则500字,偶有非常规提出对策题目的考察,如:修改对策题。二、对策标准1.针对性针对性,众所周知就是针对题目所问和材料中的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所提对策的有效性,避免所答非所问。例如:请根据材料提出解决小张心理问题的对策,材料围绕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展开,其中包括典型案例小李和小张,而题干明确要求解决小张的心理问题,故作答时只能围绕材料就小张心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2.可行性可行性氛围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伦理可行性。政治可行性即所提对策需要不违法、不越权、不反动,例如:解决粮食问题,全部依靠进口则不符合我国粮食自给自足方针。经济可行性即所提对策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尽量避免用大量的金钱来解决问题,例如:恢复繁体字的使用,则需要投入很多财力资源,需要有场所重新教字,有师资设备,并且所有图书需要重新印刷,而繁体字的流通性则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恢复繁体字对策不符合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即所提对策中所包含的对策必须来自于材料或当下已经存在的技术。如增加人民年均收入,要滴水成金则十分荒唐。再例如,评判卫生标准,以每平方米苍蝇的数量为标准则无技术性而言。伦理可行性即所提对策需要满足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例如:在中国公民的驾驶证上印有是否出现车祸不幸去世后自愿捐献自身的遗体则违反了中国公民的社会公序良俗。再比如:作为一名支教人员,将废弃的希望小学进行整改,可以整改为学习屋,但却不能将废弃的希望小学作为村委办公室,因为违反了自身的职业道德。3.操作性提出对策题目与综合分析题中的对策不一样,综合分析中需要的是宏观对策,而提出对策题目中的对策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对策需要细化。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围绕对策的关键性词汇进行展开,切忌空洞泛泛,即描述对策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主体+对象+做法+结果。由此,把握了对策题目的考情及对策的提出标准,围绕作答对象去材料中寻找直接对策和间接对策,按照总分逻辑关系书写出来即可。

2020军队文职招聘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备考技巧:提出对策题如何拿分

提出对策是申论常考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提出对策在考试中单独命题比例较低,因此,很多考生容易忽视,备考时不太上心。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考并不说明不重要。相反,提出对策一般是通过综合分析或贯彻执行题型考查,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出对策仍然是重点。那么如何快速找到对策,拿到分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说简单点,就是找对策,对策一般由两大块构成,一是直接对策(材料中直接有的),二是间接对策(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但是通过反推可以得到)。但是对于直接对策与间接对策,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可是就是在做提出对策题或者在综合分析、贯彻执行需要用到对策的时候不能把对策找的很合适。接下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关于提出对策题的方法与技巧。一、寻找直接对策:对于直接对策是较为简单,比较好寻找的对策。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寻找材料中的对策词,然后与对策词相关的内容就是直接对策。但是对策词很明显就在材料中,大家也知道哪些词是对策词,可是就是找不到具体的对策。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于材料阅读的方法没有很好的去运用,看到对策词,没有着重的将其进行标注,所以对于直接对策则需要注重材料阅读的方法,通过对策词寻找直接对策。二、寻找间接对策1.问题反推对策:对于我们所提的对策,其实本质上就是针对问题提对策。所以在寻找对策时若没有找到直接对策,就可以从材料中寻找与所提对策相关的问题词,然后根据问题反推对策。更直白的道理就是类似于人缺钙就补钙,缺铁就补铁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么还原到申论考试就是类似于若当前的问题为思想教育较为落后,那么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2.原因反推对策:我们知道,所提对策都是要解决其中的问题,但是有时候直接针对问题提对策并不能得出具体的对策,这时可以考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反推对策则可以找出具体的我们所需要的对策。3.经验反推对策:提对策,顾名思义就是要解决某些问题。有时候有些问题,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可以信手拈来。那么既然对于别人信手拈来,所以我们就有理由可以借鉴别人别人的经验,别人关于该问题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就如何处理即可。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别人成功的做法有时适用于别人的情况,既然我们要借鉴,还需要考虑别人的做法是否满足我们的实际情况。4.教训反推对策:关于一件事件,如果有人办砸了,那么当然有必要从其身上进行反思,然后自己需要避免也出现类似与这样的情况。所以针对别人失败的做法,别人怎么做,我们就反过来做就是我们答案所需的对策。三、保持对策可操作性:有时,某些考生会发现,自己所写的对策的层面与其他考生的层面是一致的,而自己的答案只能得到一个基础分。造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很可能因为我们所提的对策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够具体。可操作性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对策拿出来,让别人进行操作的话,别人能够看得懂,能够按照我们的提法能够清楚的知道如何去做。而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就是按照主体+客体+做法+效果的要素进行表述。中公教育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解决提出对策的问题。

2019陕西军队文职招考考试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共基础写作综合分析题:如何才能不失分

综合分析题目是申论常考题型,分值不大但容易失分。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目的时候,首先需要考生掌握案例型材料的阅读方法。从中找到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等表述,进而推出一个贴合题干的启示。这样更容易确定大家容易失分的第一部分的解释或观点,专家在此告诉大家如何不失分。一、细致审题审题时尤其要注意分析对象,分析对象决定了题型和作答思路。启示型分析作答思路为总括句+启示要点。需要注意是否出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等要求,出现此类要求一般都要在答案中将要点进行和并概括,有总述的点才叫观点明确,有细化的经验教训来佐证才叫有理有据;解释型与评论型作答思路都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在题干中需要注意的点有些不同。解释型分析,需要先对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拆分,自行理解后代入材料,结合材料给出解释,若出现观点明确要求时不要直接判断为评论型分析,可能解释的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观点,但不明确。评论型分析,需要确定题干中是否有绝对观点的要求。绝对的是、否;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依据要求作答,若题干和材料中都没有明确观点,则需要对材料阐述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归纳,给出观点。二、找全要点综合分析题目的要点一般是一些现状、原因、影响、对策,首先通过现状来确定解释、观点,若不写现状答案逻辑不通顺,则须将现状简单描述;其次再用原因、影响进行佐证,最后提出对策落实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案例一般不是要点,不要将案例直接呈现在综合分析题中,需从中推出推论,作为答案要点;近年也出现过特殊情况,不用案例无法佐证解释或观点,如2017年市地题目,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本题若不用案例佐证,则无法证明水系的美体现在其美学功能上,这时,可将案例缩写用于佐证。三、合理加工在综合分析题目中,外在的整体逻辑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来呈现。分析部分需要进行合理的合并同类项,若出现多方面观点,则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划分,合并概括。同时也需注意要点与要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是否存在条件关系、递进关系,若存在,须根据其关系进行顺序调整。四、完美呈现综合题目最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作答时除工整书写外,更需要注意逻辑的清晰表达。字数要求若大于等于300字,可以用分段的形式划分三个部分。若小于300字,则需要考生运用一些标点符号划分清楚逻辑。分析要点与要点之间可以运用或。明确划分,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会让答案层次更加明显。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对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的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资料分析:解答题目需要掌握的术语

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公告已经发布,此次招录人数约2.7万余人,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6年11月27日,具体安排为:11月27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1月27日下午14:00-17:00申论科目,为了此次备战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考试的同学,红师教育老师为考生整理了如下题目,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并预祝考试成公更多2017年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动态信息及备考资料可随时关注红师教育网。 我们在做资料分析题时经常会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术语的含义,那做题就无从谈起了。 学过统计或者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都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100%。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如分析抗击非典期间某些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环比比同比更说明问题。

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如,九五期间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就是定基发展速度。 其中同比和环比是在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定基比还未在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出现过,但是不排除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出现,希望大家能掌握。 有意思的是,一道军队文职考试考试的言语理解题正好很好地解释了同比增长的含义。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两个部分: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比如,2008年2月的CPI同比涨幅可分为两个部分:2007年2月份到2007年12月份的涨幅,以及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2月份的涨幅,前者称为翘尾因素,后者称为新涨价因素,可见,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统计方法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影响CPI同比增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依靠统计数据推理是不严密的 BCPI同比涨幅是个不科学的指标 C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 D实际上,2008年2月的实际CPI并不比2008年2月份的高 理解了同比增长的含义,那对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是这个道理。比如2008年8月的猪肉价格是15块一斤,比2007年8月的10块钱一斤同比增长了50%。但是比2008年7月的20块钱一斤是降低了25%,猪肉价格其实是往下走的,这样只看那个同比增长了50%就不合适了。一般而言说物价、房价和各种统计指标,很多时候用的是同比增长,分析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本题选C。 由此可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很多知识都是相关联的。还比如你打好了逻辑基础,对于做言语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近年来,资料分析的题也渐渐地开始注重逻辑分析了。所以我们需要把知识学通学透,相互关联,举一反三,遇到什么题都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