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试常识积累: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岗位能力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相关常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②隋唐时期: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③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2019军队文职招考副省级)下面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演变顺序的是:①曲辕犁②水车③石斧④牛耕⑤铜铲A.③⑤④②①B.③④①⑤②C.④②⑤①③D.④①③②⑤解析: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常识。①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式犁。唐以前,主要使用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唐代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这种犁操作轻巧简便,深浅自如,又适应各种土壤耕作,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对耕地质量的提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自此以后,我国的耕犁可以说是基本定型了,并一直延用到今天。②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东汉灵帝时宦官毕岚创造翻车,供洒道之用,三国时经机械制造家马均改进,用于农业排灌。③石斧是石器时代(380万年以前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广泛制造使用,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既能用来砍伐和捕猎,也能用来搏斗杀敌。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⑤我国夏商时期,就以开始铜(为青铜),青铜器农具当时即已出现。铜铲在《诗经》和其他古书里另有钱、镈(音博)、臿(音插)、铫(音摇)等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锹。所以,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演变顺序的是③⑤④②①。故正确答案为A。
2019年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报考指导:岗位能力主要考察内容
岗位能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它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军队文职考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岗位能力是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也是其中难度较大的一项。 中央、机关公布的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军队文职考试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生活等方面。 题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言语理解 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备考方法 1.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日常积累比临时突击要重要的多。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题是无济于事的。
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高分低能的考生肯定是无法通过这样的考试的;而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例如,推理题经常给出一系列日常行为事件,要求考生按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这就需要考生有实践的积累。 2.心态的锻炼对考试成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平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考试采用面试方式的越来越少,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随机应变和自圆其说的能力是极为有帮助的。
做题不在多而在精。 考生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准备《申论》就选择一两套权威的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阅读,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写作范本。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2-3套试题,这样可以熟悉题型,为自己的应考作一些充分的准备。 4.避免南辕北辙。 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般要拿出40分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材料;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都限于试卷的给定材料;
5.考生要与时俱进,按照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需要考生仔细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