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会计精华知识点-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 常识判断
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会计精华知识点-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军队文职招聘考试行测会计精华知识点-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和费用的概念我们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
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提供劳务的企业而言,成本指的是劳务成本。
用户名:!查看更多评论
分值:100分55分1分
内容:!
通知管理员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
岗位能力资料分析如何提升答题速度_2019年考试岗位能力答题技巧
在军队文职考试科目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目,提速势在必行!如何做到又快又好呢?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岗位能力资料分析如何提升答题速度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快速浏览材料。拿到一则材料,尤其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其次,快速找准考点。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材料: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四亿元,同比增,其中,广告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有线网络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其他收入,比上年增长亿元。问题1:2009年有线网络收入为多少亿元?问题2:2010年广电实际收入的增长量为多少亿元?问题3:2009年,广告收入占广电实际总收入的比重为多少?问题4:2010年其他收入的增速为?然后,准确定位材料。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一般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最后,准确做出答案。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
2015军队文职岗位能力常识备考: 宏观经济
在军队文职岗位能力考试中,常识部分考察范围广泛,想得到全部分数绝非易事。各位考生应避免临时抱佛脚,做到厚积薄发。下面红师教育网跟考生分享我公民的基本权利,希望大家能够识记,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宏观调控 1.内生产总值 内生产总值(GDP)是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即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总供给与总需求 (1)总供给,是指一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2)总需求,是指一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民经济良性循环。 3.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价格稳定;(4)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1.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从我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如发行的库券收入、经济建设债券收入等)和其他收入(如各种管理费收入等),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税收与税率 税收是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率则是指由设置的、税务机关向企业和个人按不同税别征税的比例。 税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或工具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它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1.货币 经济学通常将货币定义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信用和信用工具 所谓信用,就是用契约关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其实质是证明资金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
信用工具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3.货币政策 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三种。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投放货币,刺激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无论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过热,还是政府需求、外需求过热,都可以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上升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由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引起,也可以由工会组织对劳动力市场垄断或其他原因导致工资上涨引起,还可以由垄断企业利用市场优势操纵价格、抬高利润引起,甚至可以由汇率变动使本货币贬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
即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责任编辑: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