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的非结构化与价值性是怎么定义的? - 行测知识
议题的非结构化与价值性是怎么定义的?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据美国学者研究,影响利益相关人和公众参与公共听证的要素主要包括:(1)过于忙碌:即人们忙碌于照顾家庭、工作或其他事物而无暇顾及公共事务;(2)害怕:即担心他们在公共场所发言之后会受到报复;(3)物理性原因,即因为距离或交通等原因无法赶到固定的听证地点;(4)无知:即人们不知道关于该事项的听证会;(5)愤世嫉俗:人们认为自己的参与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6)冷漠:人们对听证事项漠不关心;(7)信任:人们相信民选官员会为他们做出最佳选择。
在公共听证过程中,议题的结构化是影响参与意愿和参与实效的重要因素。议题的结构化是指政策问题的解决途径基本确定,无需寻求其他替代的解决方案。结构化的议题会使公众感觉政府已经预设了解决方案,这会降低公众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效能。然而,在我国行政实践中,在价格决策听证中,议题的结构化问题非常严重。公众在参与听证之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基本定型,如此将严重挫伤利益相关人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公众听证的实效。
另一方面,公共听证之目的主要在于为行政决策提供价值性信息,增强行政过程的民主性和行政决策的可接受性。因此,在公共听证过程中,议题的设定应当主要围绕价值性问题而展开,而尽量少涉及技术性议题。因为,就目标尚不确定、存在价值冲突的行政管制任务而言,引进大众参与有助于提升理性;但当价值和目标确定之后,关于手段的选择和优化,大众实际上处于知识上的劣势,参与并不能够促进理性。在实践中,不少地方在举行公共听证中都将专家作为听证代表,我们认为这是对听证功能的极大误解。应当将专家代表从听证参加人类别中删除,因为专家表达的是决策科学性的意见,其意见应当通过专家咨询会或论证会的方式得以呈现,而非在公众和利害关系人表达价值性诉求的听证会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