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多省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常识备考:礼仪宗法制度
一、冠礼和笄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在氏族社会,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要参加一种成丁礼,这样才能成为自己部落的正式成员,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冠礼应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的。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礼经中并无笄礼详文。梁代贺瑒说,笄礼由主妇为笄者结发著笄,由女宾以酒醴礼之。女子到了20岁,虽然还未许嫁,这时也要举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二、家庭礼仪 1.排行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2.宗法孝悌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三、丧礼 以《仪礼》的记载为主要依据的中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 四、年龄称呼习惯 古人对年龄称谓一般不直接说出实际年龄,而是用一定的词语代替。 1.襁褓不满周岁 2.黄口婴儿 3.孩提二三岁 4.始龀七八岁 5.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 6.
束发十五岁左右 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9.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 10.弱冠男子二十岁 11.而立之年三十岁 12.不惑之年四十岁 13.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14.耳顺(花甲)六十岁 15.古稀之年七十岁 16.耄耋(modi)之年八九十岁 17.期颐之年一百岁 红师教育以上总结的这些都是各类考试中曾经考过的常识类题型中涉及到礼仪宗法的知识点,望大家好好熟记,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以备2017年多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
2015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数量关系四种巧妙解题方法
岗位能力中的数量关系题是历年来军队文职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型,所以,要想做好2015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备考工作,掌握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接下来,红师教育省军队文职考试频道就为大家分享解答数量关系题的四种巧方法。 一、认清题型难度,克服惧怕心理 数量关系问题到底有多难?很多同学认为这部分考题相当于大学水平,因为不少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不一定能解答。其实,数量关系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它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里和高压力下快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参加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来说,解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完全具备的。只要通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完全可以攻克数量关系问题。
二、熟练求解方程,巧妙提高速度。 大家知道数量关系中很多题型有对应的速算技巧,有些考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每道题都想有巧妙的方法,把最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给抛弃了。其实,做数量关系题最忌讳的就是花太长时间去想做题的技巧。就算一道题有技巧,但你是想了3分钟后才发现,那这种技巧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很多题目如果不能立刻想到对应技巧,就可以用最传统的解方程的方法了。尤其是有些题目,解方程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比如牛吃草问题。当然,同样是解方程,不同人的速度相差却很大。解方程也有一定的技巧。第一点就是列而不解,即虽然方程组中有多个变量,却不一定要把每个变量都解出来;第二点就是保留所求项,即方程组多个变量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消掉很多个变量,最后只留下题目中需要求的变量。
三、掌握基本题型,总结模块方法 数量关系包含两个子模块,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每部分的题目都包含多种类型。数字推理中,考生特别应该注意当中的多级等差数列和运算递推数列,这是出现最多的类型。解题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级等差数列是比较简单的类型,当然也是我们做题的第一思维,即这种题型我们要首先想到,同时也要坚决拿下。数学运算是整个数量关系部分变化最多的部分,也是让大家最头疼的部分。数学运算里面包括了十几个类型的题目。其中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独特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要求复习时要有耐心,并把每种题型作为一个模块,记住相应的解法、公式以及技巧。争取做到看到题目就能马上判定其属于的类型和模块,以及对应的公式甚至结果。
特别是对待数量关系问题,解客观题的方法更加显得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直接算出某道题的答案,可以运用代入法和排除法,只要检验这些选项是否符合要求即可,这无疑是节省时间提高做题准确率的好方法。当然,除了代入法和排除法,还有很多有效的猜题技巧。如果解下面一道题: 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5/6,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4/11,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万万万万) 这种题目不需要直接计算,可以用数字特征法快速得出答案。看到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这句话,可以知道全程总人数应该是13的倍数,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要求。
2017江苏省军队文职考试考试岗位能力逻辑填空之分析句法成分
随着历年江苏军队文职招聘的进行,出题人们的命题手法日渐成熟,在岗位能力考试试卷中,文科部分逻辑填空题出现的词汇量大,高频词增多、篇幅加长,逻辑关系复杂、辨析弱化,重在理解语义等新趋势。对于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我们重复过很多遍,红师教育今天就语法成分的方向来解释一下该如何解题。 首先要搞明白几个源头问题:汉语词性的分类、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句法功能。首先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次,汉语的语词性在军队文职考试考试中主要会测查这么几类: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那么哪些词能够充当这些成分呢?一般是这样的: (1)主语:名词、代词作主语 (2)谓语:形容词、动词作谓语 (3)宾语:名词、代词作宾语 (4)定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 (5)状语: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语。
(定)主[状]谓补(定)宾 (可爱的)同学们[认真地]看专业课本。 至此,红师教育专家通过几道例题来具体运用一下。 例1: 从长远来看,要维持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就必须注重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最终决定了一个城市真正的____。普通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是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幸福感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而需要城市居民慢慢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味品味B、品位品位C、品味品位D、品位品味 红师解析:品位是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个名词,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品味是指尝试滋味,是个动词,做谓语。从句法成分分析,文段第一空缺宾语,因此该选名词性词语:品位;
例2: 当受众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想要的真相,人们就容易在自媒体形态中寻找答案。许多谣言能够广泛传播,甚至____地在网络媒体上____,真正的土壤不是新媒体的形态本身,而是传统媒体的____和不作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胫而走散布沉默B、立竿见影谋利淡漠 C、肆无忌惮蔓延衰落D、轻而易举牟利失语 红师解析:文段第一空不胫而走是个动词性成语,一般只做谓语,不作状语,排除A。立竿见影指马上见到效果,作谓语、宾语和定语,不能作状语,排除B。第三空的衰落既不符合传统媒体当下的发展实际,文段当中也没涉及。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新媒体只是该引导舆论的时候没有发挥媒体该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缺位、失语。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枚胜举,同学们也会发现利用句子成分搭配关系来解题是非常迅速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了解该词或成语的具体详尽意思,凭语感判断出这个词的词性即可快速解题。所以在平常备考2017年江苏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考试中,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练题过程中,注重词语的词性分析积累,为即将来临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7年省军队文职考试岗位能力备考:中古文化之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中八大古都河南省占据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中历史上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注:随着近几年考古行动的发掘越发的规模化、完善化,殷墟的考察也有了更多的发现,而且是古文化中绕不过的坎。所以,考生要做好考试必考的准备。
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之重宝有: 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中原文化是中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必然要多加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省军队文职考试中拿下这道必考题,才能考到更多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