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药的性能、中药的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1621:06:07中药的性能、中药的作用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淡味。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升降浮沉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是相对而言的。简言之,升、浮,指药物向上、向外的趋向性作用;沉、降,指药物向里、向下的趋向性作用。一般而言,发表、透疹、升阳、涌吐、开窍等药具有升浮作用,收敛固涩、泻下、利水、潜阳、镇静安神、止咳平喘、止呕等药具有沉降作用。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有关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有关3.药物的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影响有关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归经的确定归经理论的形成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通过长期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如朱砂、远志能治心悸失眠归心经;桔梗、苦杏仁能治咳喘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胁痛抽搐归肝经等。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中药的作用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影响,亦即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不良作用不良作用(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规剂量(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通过配伍可以监制副作用的产生。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常因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体质因素引起。中药的功效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功效是中药治疗作用的同义词,亦即功能,它往往凝练为二、三、四个字,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主治,又称应用或适应证。从认识的先后来说,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应用的角度看,功效提示该药的适应范围。功效的分类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和性味归经毒性的枢纽。一味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所以不少药物往往具有对因治疗功效,又具有对症治疗功效。功效分类:对因治疗功效(治本),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意识的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12:10:33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全面地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依赖于物质,上面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两节主要讲这种依赖性关系,另一方面,意识反过来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因为意识虽依赖于物质,但并不等同于物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就是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意识论上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上述两个方面,重点论就是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物质决定论原理是说,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动论原理是说,人的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它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两个原理是辩证统一的。在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各执一端的片面观点。一是唯心主义。它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意识决定论和精神万能论。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与唯心主义相反,只承认物质决定论,不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唯心主义以否认物质决定论来坚持自己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否认意识能动论来维护自己的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不仅不能指导人们解释世界,也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各执一端的片面性呢?这同整个西方哲学一样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两个世界分离的思维框架。理念世界是观念世界、精神世界,感觉世界是质料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同时统治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者。由于受这种思维方式的统治,所以从自然心态和自然存在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并不认为精神产生和决定于物质,他们也得吃饭喝水啊,唯物主义者也不认为物质能产生精神决定精神。如泰勒斯认为有神存在,洛克认为精神不可知。但是,从哲学心态和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上看情况就不同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意义来源于精神,是由精神建构起来的,在此意义上精神决定物质,而不是相反;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意义也好,认识也好,里面都有个物质质料,没有物质质料观念,认识(精神)就是空洞的东西,因而还是物质决定精神而不是相反。说到底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强调和夸大了同一问题的一个层面:唯心主义夸大了认识、意识的形式层面,唯心主义夸大了认识、意义的质料层面。由于二者都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元世界哲学框架之统治二者难以调和。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裂和斗争的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辩证统一的。统一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决定论构成意识决定论的前提,物质决定论中内在地包含着意识能动论。因为物质、实践之所以要产生意识就是要求意识帮助意识主体来战胜环境。连低级的反映形式的产生都是这样,低等生物产生出刺激感应性就是要它帮助生物趋利避害,避开环境(物质世界)中的害。意识更是这样了。另一方面,意识能动论内在要求遵循物质决定论,因为意识如果不反映物质的客观规律,不遵循物质的客观规律,意识能动性就不能正确得到发挥。如大跃进时期就是离开物质决定论前提而谈意识能动论而导致失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脱离物质决定论的意识能动性。脱离物质决定论的意识能动论在实践中会导致准意志论;相反,脱离意识能动论的物质决定论会导致宿命论。在个人身上,宿命论是狷者,唯意志论是狂者。宿命论者有顺德,意志论者有健德。完整的人格应是狂狷互用,顺健两兼,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人生观启示。由此我们想到《周易》中的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统一正是一阴一阳之道,人接继、遥契之则成狂狷互补,顺健两兼之善德,善德内化则成人性,此为天人合一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