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8 20:14:07一、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与政府的发展二、倡导新文风报刊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文风,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应用,有人还提出了报刊横排的主张。三、新闻业务的改进加强记者队伍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消息、国际通讯有所发展,周恩来的旅欧通讯、瞿秋白的苏俄通讯,都是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作品。四、副刊和杂志的革新原先以刊载游戏文字为主的副刊,改革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园地。《东方杂志》等一些刊物,也进行了革新,以适应新潮流。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1918处成立的北京在学新闻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机构,该会导师徐宝璜 、邵飘萍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教师。1919年出版的徐宝璜专著《新闻学大意》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三、考核知识点(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二)五四运动前后新闻事业的发展(三)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四)五四时期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四、考核要求(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1.识记:(1)陈独秀、李大钊与《新青年》;(2)《警告青年》;(3)文学革命运动。2.领会:(1)《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倾向。(3)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在《新青年》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二)五四运动前后新闻事业的发展1.识记:(1)《每周评论》;(2)《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进步学生报刊。2.领会:(1)《每周评论》对五四运动的报道有什么特色?(2)毛泽东、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和贡献。(3)新旧思潮之激战及历史意义。(三)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识记:(1)《新青年》的改组;(2)《共产党》月刊;(3)《劳动界》、《劳动章》与《劳动者》。2.领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的主要标志有哪些?(2)无产阶级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四)五四时期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1.识记:(1) 百家争鸣 ;(2) 四大副刊 ;(3)徐璜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2.领会:(1)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改革的主要内容。(2)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改革的意义。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文化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11:17文化因素对课程改革的影响(1) 文化模式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它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2) 文化变迁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它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3) 多元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多元文化是指社会内部多种文化并存的状态 学校课程如何体现文化间的差异,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各社会阶层的同时,将主流文化与少数族群文化整合起来,成为课程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4、科学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1) 科技革新制约课程改革目标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学校课程的两大主要目标,在课程史上,这两大目标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其中科技起了决定性作用(2) 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科技革新影响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课程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学校理科课程的科目构成也与科技门类演变直接相关(3) 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改革的速度 文艺复兴之前,西方学校课程变化速度极为缓慢16 世纪以后,课程的变革迅速加快5、学生发展对课程改革的影响(1)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制约课程改革(2) 学生的需要制约课程改革(3)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1、十二校主编《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1) 课程政策的改革趋势 第一、课程政策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第二、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 第三、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 第四、尽管许多国家的课程开发政策仍然是中央集权的,但课程实施的决策制定却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2) 课程结构的改革趋势 第一、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 第三、小学和初中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加强(3) 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势 第一、课程实施的忠诚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缔造取向所超越 第二、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帮助教师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变化 第三、在课程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 第四、政府下达的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 第五、许多国家优先强调增强教师和学校从事持续进行的校本评定能力(4) 课程评价的改革趋势 第一、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 第二、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 第三、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的观点(1) 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例如:德国巴伐利亚州完全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强调帮助学生发展完善成熟的人格;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天赋;发展学生独立判断和行为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能力(2) 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课程改革,创设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真正使教学过程称为一种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过程,从而超越单一的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一种合作性、反思性、活动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