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校本课程开发-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58:26校本课程开发(一) 校本课程概述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二) 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凸显学校特色。(三) 校本课程开发程序1、 建立组织2、 分析现状3、 制定目标4、 课程编制5、 课程实施6、 课程评价(四)校本课程开发途径1、 合作开发;2、 课题研究与实验;3、 规范原有选修课、活动课课堂练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 )等特点。A.综合性 B.自主性C.生成性 D.开放性 E.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方面。A.突出学生主体 B.面向学生生活C.注重学生实践 D.强调活动综合1.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3.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在高中阶段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进行选修学习。( )4.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09:24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1、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1)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第一、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 第二、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理想的个人 第三、课程的重要功能应该使人真正具有人性, 真正成为自我本身第四、在课程组织方面, 人本主义强调统整(integration),即课程的组织要有助于使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达到统一 第五、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只能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要求来确定课程(2)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洛克、迪尔凯姆、帕森斯 主要观点:第一、关心课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课程 第二、学校课程的设置,是由社会权威部门或权威人物决定的,学生只是努力适应课程(3)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学派的学者 主要观点第一、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将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传递下去 第二、这些人类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各门学科里,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按科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编制(4)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第一、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科教学是把一堆死知识强加于学生的心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来组织课程 第二、他认为教育即生活,而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要求以活动为中心来开展课程,即 活动课程(5) 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第一、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 第二、主张开设一些诸如拉丁文、希腊文、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认为它们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大有帮助(6) 实质教育论 代表人物:斯宾塞主要观点:第一、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包含了官能的训练,联想主义心理学是它的依据第二、主张在学校开设诸如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实科课程, 通过它们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 为他们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打好基础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的观点(1)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要素主义、布鲁纳 主要观点:第一、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教学为中心 第三、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2) 人文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第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第二、希望人的本性、尊严和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 第三、不以成人标准判断儿童,研究和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满足儿童心理发展要求,为儿童价值实现创造条件(3)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迪尔凯姆、帕森斯 主要观点:第一、关心的是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乐观的社会再造主义者认为教育能够影响社会变化;而悲观的社会再造主义者认为课程无力影响社会进程,只能复制社会(4)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多尔主要观点:第一、课程理想是,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 第二、在这一理想中教师既是领导者,也是学习者社区中的平等一员 第三、后现代课程的特点:4R,即丰富的、回归性的、关联的和严密的 丰富性是指有多层诠释、意义和问题群。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含糊性、挑战性、混乱性,以促使学习者与课程对话,与课程中的人员对话。意义就在对话与相互作用之中形成。所以,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足够的丰富,以促进意义的形成回归性意味着人类将思想回转到自身的能力,是一种思考的环形运动,体现了人类创造意义的重要方式关联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教育联系,一是指文化联系。教育联系是说课程中的联系,它使课程体系形成丰富的网络。文化联系是说课程之外的文化或整体宇宙观,也就是课程赖以存在的大背景,文化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严密性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在不确定性上,多尔强调 不要过早的以一种观点的正确而告终,而要将各种观点放入不同的组合之中。 在解释性上,要充分重视假设条件的可能性,自觉的寻找各种假设,以及这些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促成有意义的对话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15 15:09:07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如布鲁纳指出: 将课程和教学看作是分离的实体 ;蔡斯坚决主张将课程和教学分离研究;坦纳夫妇主张: 在当代的课程理论家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种论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2、包含模式 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隐含有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的趋向 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北美影响较大,美国现代课程理论奠基人泰勒把教学作为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3、循环模式循环模式认为两种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该模式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之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永不终止(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统考)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1)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布鲁纳(2) 主要观点: 第一、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成为学科 第二、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目的是使学生有系统有计划地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第三、知识中心课程的编制者一般都是科学家或学科专家,他们关心的是社会需要,是学生需要接受什么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1) 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2) 主要观点: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主张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中去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根据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来判断 第四、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3、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1) 代表人物:杜威(2) 主要观点: 第一,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杜威建议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设计课程,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第二、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第三、新的课程实施方式,教师不能强制儿童静坐听讲,闭门读书,而是要 从做中学 、 从经验中学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