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新闻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是( )。

A. 新闻事实 B. 新闻报道者

C. 政府部门 D. 受众

32.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它的难点尤其体现在( )。

A. 求新性 B. 持续性

C. 灵活性 D. 突击性

33. 下列表述符合“知沟”理论的角度下新媒介的普及过程的是( )。

A.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一般是从高收入阶层开始

B. 在信息普及的速度上,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没有区别

C. 收入水平较高家庭的信息普及时间,一般要晚于收入水平较低家庭

D. 富裕阶层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率,一般要低于贫困阶层

34. 下列大众传媒的哪些行为并没有对“议程设置”效果产生影响?( )

A. 某地道路发生一起机动车轻微剐蹭事故,当地媒体认为新闻性较小,不予报道,使得这件事情并没有被当地人知道

B. 某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价位要高于平时时段的广告价位

C. 县乡党政机关、城市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群体,此前一直默默无闻,后经媒体发掘大量报道后,基层干部群体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D. 某地艺术季系列演出中,有来自国家大剧院的优秀剧目,也有来自地方少年宫的儿童剧目,媒体在报道时着重大篇幅强调了国家大剧院的表演节目

35. 曾格案件中,辩护律师提出的辩护理由是( )。

A. 侵犯言论没有发生 B. 发表的言论没有造成名誉伤害

C. 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 D. 对公权力人物的言论应有更多的自由

3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闻生产者的地位。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

行为与过程。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构成要素是: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A项,事实,是新闻传播行为中的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新闻事实在传播行为中并非处于任人宰割和随意摆布的软弱地位。

B项,新闻报道者,也就是新闻报道的传播者,是新闻传播行为的主体,新闻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

新闻报道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1)新闻报道者(即传播主体)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2)新闻报道者分配接受者的注意力,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

(3)新闻报道者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表达自己的倾向。

D项,新闻接受者,也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兼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性质,受众是享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的接受主体。故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闻采访的特性。新闻采访的特性:

(1)求新性。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主要是为了进行新闻报道或写作内参而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的客体不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变动,还是自然现象,记者要极力关注和了解掌握的都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广大受众感兴趣的事实;注重事实的新鲜性和传播意义。

(2)突击性。新闻讲求时效,这就决定了新闻采访活动往往受时间的限制,应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这也是记者的难点之一。新闻采访十分讲究时间、速度,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尤其当今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采访的突击性特点越发明显。

(3)灵活性。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新闻采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闻线索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只要具有新闻价值,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诸多方面就可以灵活应变、当机立断或是增加新闻采访内容,或是扩展采访范围,或是变换采访对象,或是跟踪新的新闻线索。

(4)广泛性。一般的调查研究通常相对固定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业领域。而记者的新闻采访的活动,却具有广泛性。即表现为:接触范围大,涉及面广;采访对象和内容广泛;题材广泛,受众需求广泛。

(5)连续性。新闻媒介要源源不断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新闻报道,传递新的信息,记者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采访,掌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写出一篇篇报道。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记者需要持续追踪采访,进行连续报道。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新闻题材,对于社会“热点”,记者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持续的采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系列报道。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播学的“知沟”假说理论的相关知识。普及研究主要从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物质手段——信息接收和处理设备的普及过程调查入手。普及过程的调查证明,新的、有效的信息接收设备,如电视机、家用电脑、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总是由高收入的富裕阶层开始的,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无论在普及时间、速度还是普及率上,富裕阶层都远远早于、快于和高于贫困阶层,选项CD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相关知识。“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从一系列研究实例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三种机制上来考察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效果。第一种机制称作“0/1”效果或“知觉模式”,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选项A正确;第二种机制称作“0/1/2”效果或者“显著性模式”,即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选项C正确;第三种机制称作“0/1/2…N”效果或“优先顺序模式”,即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选项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新闻史相关知识点。独立以前的美国,因为是英国的殖民地,英殖民当局对北美报刊采取种种限禁,而北美地区在反限禁过程中发生了对于美国新闻自由产生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案件——曾格案件。曾格为当时《纽约周报》主编和发行人,发表了有关出版自由的论文,代表平民观点,批评当时总督工作中的不正当行为。而以总督为代表的殖民地当局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责难”,1734年11月17日拘捕曾格,翌年8月进行审判。当时最具名气的律师汉弥尔顿以其80岁高龄风尘仆仆地从费城赶到纽约,出庭为曾格辩护。汉弥尔顿主张:损害名誉或政治诽谤罪不应以有无“诽谤”,而应该视其内容是否真实而定。如果是基于真实的事实,则应定为无罪。这一证明属实则免予责罚的法律理论深深的打动了各位陪审员,结果终于宣判曾格无罪。通过“曾格案件”,人们至此形成了“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的观念。也正是由于曾格事件,使美国比英国本土还要早一个世纪确立了出版自由的操作原则,使之在司法实践中得到确认和保障。故正确答案为C。

推荐阅读: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咨询服务电话和电子邮箱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公告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岗位计划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工作全面展开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25年笔试网课 军队文职资料包 红师师资助力考生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军队文职历年考题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