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的是( )。

A.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 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

C.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D. 采取书面形式

37. 下列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合同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B. 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则该合同视为有效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C. 该合同一经撤销,其效力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

D. 如果当事人受欺诈,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第2年,当事人才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8. 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在离开现场5千米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甲的行为构成( )。

A. 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B. 故意伤害罪、抢劫罪

C. 故意伤害罪、抢夺罪 D. 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39. 某日具有多年驾龄的司机王某驾驶货车行驶在公路上,在一拐弯处凭借自己丰富的驾驶经验而没有减速超车,结果与一辆小车相撞,造成小车司机死亡。在这起交通事故中王某抱有的心理态度是( )。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间接故意

40. 某公安局干警甲在办理乙盗窃案件时,向乙表示“不给点好处怎么帮你办案,你好好想想”,乙便通过公安局联系家属,给甲送了一个1万元的红包。甲的行为构成( )。

A. 贪污罪 B. 受贿罪

C. 行贿罪 D. 贪赃枉法罪

3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可撤销合同。

合同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有约束力。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受欺诈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

3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甲主观上对乙具有伤害的故意,客观上将乙打成重伤,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都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本题中,甲是为了防止乙用手机报警而夺取手机,并没有非法占有该手机的目的。甲事后将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是故意非法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数额较大,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3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王某在公路拐弯处已经预见到拐弯处不减速慢行将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而自以为经验丰富可以避免的心态坚持没有减速,造成小车司机死亡的后果,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4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受贿罪。

选项A错误,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选项B正确,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乙的1万元钱,为乙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选项C错误,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我国没有选项D的罪名。

推荐阅读: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咨询服务电话和电子邮箱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公告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岗位计划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工作全面展开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25年笔试网课 军队文职资料包 红师师资助力考生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军队文职历年考题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