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出现意味着儒家乐教思想的成熟,反映了儒家“仁政”“德政”的政治思想。
A.《诗经》 B.《尔雅》
C.《左传》 D.《乐记》
37.( )提出了一套严格的选士方案:“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A. 王阳明 B. 黄宗羲
C. 董仲舒 D. 朱熹
38. 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从( )的立场出发,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A. 平民百姓 B. 皇室贵族
C. 寒门学子 D. 士族地主
39. 唐代中央官学包括儒学与专门学校两类,国子监管理的“六学一馆”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一馆”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 )。
A. 广文馆 B. 通文馆
C. 博学馆 D. 明德馆
40. 关于宋代科举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A. 扩大科举名额 B. 确定“三年一贡举”
C. 院试、乡试成为定制 D. 建立新制,防止科场舞弊
3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后期的教育著作。《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主要论述了艺术的一般问题和乐的教化问题。一般认为,《乐记》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它的出现意味着儒家乐教思想的成熟,反映了儒家“仁政”“德政”的政治思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D。
3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继位后的文教政策。针对汉初人才选拔和使用中的弊病,董仲舒提出了加强选举、合理任用人才的主张。汉初以来,普遍存在着“任子”“纳资”的授官制度,以及以年资深浅决定官员升迁与否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选贤任能原则的实施。董仲舒提出了一套严格的选士方案:“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同时强调“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C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D项正确,所以本题的答案选D。
3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唐代中央官学包括儒学与专门学校两类,国子监管理的“六学一馆”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一馆”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广文馆,由国子监管理。A项正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选A。
4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科举的发展。宋代科举的发展:①扩大科举名额。第一,录取人数增加,如宋太宗即位第一次开考,就录进士109人;而唐代平均每年录进士26人。第二,增设“特奏名”,抚慰屡试不第者。宋太祖赐连续15次科考不第者为“特奏名及第”或“恩科及第”。这是特奏名的开始,以后逐渐成为定制。第三,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吸引有才之士。科举及第后可直接授官的待遇吸引了许多士子,尤其是寒门士子。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②确定“三年一贡举”。宋初随唐制,一年开考一次;后“间岁一贡举”;1066年,确定为“三年一贡举”。“三年一贡举”取得了“恩典不增而贡举期缓,士得休息,官不以烦”的效果。这一制度沿用至清末废科举之时。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③殿试成为定制。殿试始于武则天,但未成定制。973年开始,殿试成为常制。并形成了二级科举制度,即州试(由地方官主持)—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殿试(由皇帝主持)。983年开始,将殿试分为二甲。这一制度也影响了后世的科举制度。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④建立新制,防止科场舞弊。第一,针对考官而言,建立锁院制。第二,针对考官与考生的亲戚故旧等关系,建立别头制。第三,针对考生而言,建立糊名法。糊名法,称“弥封”或“封弥”。唐武则天首创此法,未形成制度;宋朝于992年,开始实行糊名制,并逐渐发展为三级考试均釆用糊名法。第四,针对考官识别考生笔迹问题,建立眷录制。这一制度于1015年施行于省试,标志着科举誉录制度的创立。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推荐阅读:
2025军队文职考试公告时间|报名时间|笔试时间|考试信息汇总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公告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报考指南 |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 军队文职历年考题 |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