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 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 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5.C【解析】 作者首先引入话题莫高窟,点出了莫高窟的选址。接着开始说明莫高窟所处的自然环境 依山面水,冬季不受风吹,夏季又有自然屏障,十分安全。最后,由“正因如此”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 莫高窟内的文物保存完好,影响深远。C 项“完好保存”的结果准确,“ … … 的原因”与文段的因果结构 对应准确,故当选。A 、D 两项为结果句前的次要信息,排除。B 项,“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仅为莫高窟保存完好后带来的影响,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选 C。
6.圆珠笔画是由一根根笔迹纤细的线条累加而成的,明暗对比细腻。因为圆珠笔的油墨不可擦去,观 看者可以从作品中看出每一笔的轨迹,这也就对圆珠笔绘画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每一笔画都需力求一笔到位,不可修改。又由于圆珠笔画的明暗层次感,绘画者在用圆珠笔绘画时对力的把握控制至关重要,其绘 画难度也大大高于其他绘画作品。可以说, 一个娴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可以证明他在绘画能力上是完全合格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圆珠笔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B. 圆珠笔画技法是最难以掌握的技法
C. 圆珠笔画能够体现画家的绘画功底
D.圆珠笔画的水平直接反映绘画水平
6.C【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总结的部分为文段的主旨,也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可以说, 一个娴 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可以证明他在绘画能力上是完全合格的”为文段的主旨句。因此,对应C 项 。A 、B、 D 三项对圆珠笔画的描述均不是文段重点。当选项里没有意图选项,即没有基于主旨延伸的选项时,可以选择主旨作为答案,本题无其他基于主旨的延伸选项。
故选 C。
7.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 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 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7.A【 解析】文段通过讲述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的原则,关键字 眼“故”对文段起到了总结作用,即“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换句话说,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故A 项符合文意。
D 项是干扰项,文段强调的是读者讨论作品时要考虑到读者所处时代,而不是“作者所处的时代”, 故排除 ;B、C 两项主要谈论的是对作品的理解这一话题,而文段的重点在“作品的接受”这一话题,故均排除。
8.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大多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 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该段内容主要说明( ):
A. “穿越”一词被赋予了新含义,有了“玄”“乱”等意思
B. “穿越”成为文艺创作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说法
C. 因时空的错乱,“穿越”作品容易给受众造成误读
D. “穿越”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个时空
8.A【 解析】根据关键词“于是”可知,材料整体构成总结关系,总结内容即为材料主旨,论述穿越有了其他不同的意思,对应A 项 。B 项为现象说明,并非材料重点; C 项为原因,并非主旨所在;D 项为对穿越的具体阐释,并非重点均不选。故 选A。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公告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报考指南 |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 军队文职历年考题 | 军队文职历年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