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机械化战争-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3022:03:112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化战争时期西方的主要作战理论(C)A、空军制胜论B、坦克制胜论C、信息制胜论D、总体战理论22、军事转型、系统集成和事业型军队等理论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新军事理论中(C)方面的主要观点。A、军事战略B、作战指导C、军队建设D、战争动员23、先发制人、信息战和确保战略优势等理论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新军事理论中(A)方面的主要观点。A、军事战略B、作战指导C、军队建设D、战争动员2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及新中国国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方XX;(2)人民军队思想;(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4)国防建设思想;还包括(B)。A、游击战思想B、人民战争思想C、武装斗争思想D、统一战线思想25、毛泽东军事思想认为,战争的根源是(C)A、人类的好斗本性B、文明的冲突C、私有制和阶级D、特定个人26、毛泽东军事思想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D)A、交战双方的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B、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C、战争的正义性D、交战双方全部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27、根据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人和武器的关系下面的说法(B)是错误的。A、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B、武器是战争的决定因素C、人和武器不可分离D、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28、在抗日战争初期,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对战争趋势的观点,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这部著作中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这一思想主要依据的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A)A、全面地研究战争B、着眼于战争的发展C、抓住战争的关节D、着眼于战争的特点29、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与关内的联系,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攻打锦州的举动,突出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C)的战争方法论的观点。A、全面地研究战争B、着眼于战争的发展C、抓住战争的关节D、着眼于战争的特点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光武帝加强专制统治-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423:31:14(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机构的强化刘秀创建东汉政权以后,鉴于西汉末期皇权衰落、权臣当政、外戚篡权以及地方权重、尾大不掉等历史教训,立意加强皇权,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特点是:一是在皇帝和贵州官僚的关系上,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贵族和各级官僚的权力;二是在中央和地方上,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1、设立尚书台,削弱三公的权力东汉初年,中央名义上的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即司徒、司空和太尉。司徒是由丞相改称的,管民政;司空则是由御史大夫改称的,管土木工程;太尉掌管军事。三公虽然职高位隆,但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实际的权力集中在尚书台。加强中朝尚书的权力,是从西汉武帝开始的,刘秀即位后,进一步采用汉武帝重用内朝官员的办法,加强尚书的职权,正式设立尚书台,使之在为皇帝直接指挥下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以削弱相权。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副手称之为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六曹。六曹长官称为尚书,分别掌管各种政事;三公曹主管对地方官的考察;吏部曹主管官员的任用;民曹管理修缮营建;客曹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二千石曹主刑法;中都官曹主管治安。这样尚书台官员就统管了军政、吏治、司法等政治事务,总领纲纪,无所不统(《通典》卷二十二《尚书省》),掌握了中央政府的实权。三公名是宰相,并无实权,正如仲长统所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仲长统传》)。尚书台官员虽然职位不高,如尚书令的秩禄是一千石,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才六百石,相当于中级官员,但它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极大。这种尚书台制度在东汉前期确实起到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作用。2、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东汉的监察制度基本上与西汉旧制相同。在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由原属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下有若干属员,负责监察百官。在御史台之下,设立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司隶校尉的监察权比之西汉有所扩大,它兼领京师附近一州,不仅有权察举京师百官及所辖郡县事务,而且还能出席中央廷议,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处于同等地位,号曰三独坐。地方设州刺史,除司隶校尉辖区外,分全国为12州,每州设刺史一人,掌巡行所辖郡,检查刑狱决断,考察官吏政绩等。刺史处理地方政务,可超过三公直接上奏皇帝。这样皇帝通过刺史,就直接把地方郡县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了。3、集军权于中央削弱地方军权是刘秀军事制度上最重要的改革。东汉建立不久,就废除了执掌地方兵权的郡国都尉,并其职于守。后又取消了各郡、国的轻车、骑士、材官、楼船4种常备兵,还取消了一年一度的都试制度,只保留了少量维持地方治安的郡县兵,由太守令长兼领。虽然在某些沿边及民族矛盾紧张地区仍复设都尉,但终东汉一世,地方军队的数量是不多的。在削弱地方军队的同时,刘秀还逐步扩大中央军队。东汉中央军队主要有4支,其中首都两支继承了西汉南北军旧制,但有所扩大,南军分两部,一部归光禄勋管辖,下设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羽林左监、羽林右监7署,掌守卫宫殿和待从;另一部由卫尉管辖,掌守卫宫门。北军由北军中侯统领,下分五营宿卫军,每营设校尉一人,掌营兵、宿卫京师。地方上的两支,一为雍营,驻雍(今陕西凤翔南),主要任务是守卫三辅,是首都洛阳西面的屏障;另一为黎阳营,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主要任务是守卫黄河以北,是首都洛阳北面的屏障。另外,在边防地区,有边防军,也是中央军队的一部分。国家军队兵员主要靠招募农民或征发刑徒组成,指挥权完全集中在中央和皇帝之手。刘秀削弱地方军队,加强中央军队的措施,不仅加强了皇帝镇压农民、控制全国力量,而且对地方的控制,减少了州郡豪强掌握本地军队的机会。4、察举与征辟制察举、征辟的对象主要是豪强地主分子,他们完全控制了选举权力,在察举与征辟时,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王符:《潜夫论论荣篇》)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选士而论族姓阀阅成了天下一俗(《后汉书仲长统传》)。因此,这种选举制度虽然在初期还能网罗一些人才,但到了中后期,则成了豪强地主盘根错节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敲门砖,一大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儒学世家的豪门阀阅开始形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世家大族,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