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数学2)模拟题及答案二(10月29日)-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数学2)模拟题及答案二(10月29日)发布时间:2017-10-3022:04:291).设A是n阶方阵,则|A|=0的必要条件是().A.两行(列)元素对应成比例:B.必有一行为其余行的线性组合:C.A中有一行元素全为零:D.任一行为其余行的线性组合.正确答案:B

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数学2)自测试题及答案一(10月27日)-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2017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数学2)自测试题及答案一(10月27日)发布时间:2017-10-3022:04:291).设在f(x)上连续,在[0,1]内可导,且f(0)=f(1),则:在(0,1)内曲线y=f(x)的所有切线中A.至少有一条平行于x轴B.至少有一条平行于y轴C.没有一条平行于x轴D.可能有一条平行于y轴正确答案:A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十四世纪的数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219:27:03十四世纪的数学在14世纪,由于可怕的黑死病席卷欧洲,人死了三分之一还多.同时,使政治和经济上发生动乱的百年战争也始于这个世纪.这些因素使已经开始复苏的数学又失去了连续性.尽管如此,在14世纪也出现几位对数学有所贡献的学者,其中最重要的是奥雷姆和布雷德沃丁.奥雷姆(N.Oresme,约1320---1382)生于法国卡昂(Caen),祖先是诺曼底人.他早年研习神学,后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从牧师到主教,担任过多种职务.他一生著有多种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神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方面.在哲学方面,他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作出注释.在数学方面,他在《比例算法》(Algo-rismusProportionum,约1360)一书指数的符号.他甚至还把指数推广到无理数的情形.奥雷姆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他的著作《论质量与运动的结构》(Tractatusdeconfigurationibusqualitatumetmotuum)和《论图线》(Tractatusdelatitudinibusformarum)中开始研究运动和变化的量,提出一种图线原理,其实质相当于一种坐标几何.为表示随时间而变的速度,他用一水平线上的点表示时间,称之为经度;而不同时刻的速度则用纵线表示,称之为纬度.如图7.1,为表示一个从点O处为OA减到B处为零的速度,他画出了一个三角形,指出由AB中点E所定的矩形OBDC与三角形OAB等面积并表示以相同时间为底、平均速度为高的矩形,从而把物理变化同整个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他的中心思想是用图形来表示一个可变量的值,而这个量又依赖于另一个量的变化.也就是说用两个坐标(变化的量)来确定点的位置.这是从天文、地理坐标到近代坐标几何的过渡.但是他并没有指出代数和几何的本质联系.他的工作中已有函数及函数图示法的雏形.在一个世纪之后,《论图线》曾多次印刷,影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可能也包括笛卡儿在内.奥雷姆还研究了无穷级数的求和问题.例如,他证明了级数与发散级数区别开来,并给出级数收敛的一种判别准则.布雷德沃丁(Th.Bradwardine,约1290---1349)生于英国,早年在牛津学习神学,后来成为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和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他在神学、哲学和数学方面都有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写了几本关于算术和几何的小册子.在他的《理论几何》(GeometriaSpeculativa)中,研究了星状多边形和等周围形,得到一些重要结果,他还运用了表示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分别称之为umbraversa和umbrarecta.在14世纪,由于一些哲学家的沉思导至了关于运动、无穷、连续等概念的思考和研究,布雷德沃丁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考察了连续和离散、无穷大和无穷小等概念,他的工作被后人称为亚数学分析.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春秋战国时代的数学-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219:19:30春秋战国时代的数学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正经历着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这一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对科学文化影响极大.数学园地更是生机盎然,朝气勃勃.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基础上,逐渐懂得把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成册,这就是早期的书.写上字的竹片称为简,或竹简.春秋战国的大批数学成果,便是通过竹简流传下来的.1.几何与逻辑《墨经》中讨论的几何概念可以看作数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最初尝试.《墨经》是以墨翟(约公元前490---前405)为首的墨家学派的著作,包括光学、力学、逻辑学、几何学等各方面问题.它试图把形式逻辑用于几何研究,这是该书的显著特色.在这一点上,它同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几何原本》相似,一些几何定义也与《原本》中的定义等价.下面略举几例:(1)平,同高也---两线间高相等,叫平.这实际是平行线的定义.(2)同长,以正相尽也---如果两条线段重合,就叫同长.(3)中,同长也---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同的点叫中(点).(4)圆,一中同长也---到一个中心距离相同的图形叫圆.《墨经》中依次给出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这些图形的名称分别为端、尺、区.在研究线的过程中,墨家明确给出有穷及无穷的定义: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即:用线段去量一个区域,若能达到距边缘不足一线的程度,叫有穷;若永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叫无穷.《墨经》中还有一条重要记载: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用现代语言说,大故是充分条件而小故则是必要条件.大故和小故的区分,在哲学史和数学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事件.可惜的是,随着墨家的衰落,墨家数学理论在形成体系之前便夭折了.2.算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时,分数已在中国广泛应用了,有些分数还有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已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了.《管子》等书中便记载着九九歌诀,顺序与今不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至于改为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的顺序,则是宋元时代的事情了.3.对数学中无限的认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数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着古今数学的发展.据战国时成书的《庄子》记载,惠施曾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的观点.其中大一、小一可理解为无穷大,无穷小.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到没有外部,称为无穷大;小到没有内部,称为无穷小.书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著名命题,可以看作是对小一的发挥.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剩下那一半的一半,如此不断地取下去,同《庄子》一样,《墨经》中也讨论了分割物体的问题.但墨家反对物质的无限可分.他们认为,如果把一条线段分成前后两半(比如以左为前,以右为后),保留前半而弃去后半(图4.4中OB),再弃去前半的后半(即CO),如此不断地分割和取舍,剩余部分小到不能再分为两半,就是端(A点).如果采用前后取的办法,即第一次取线段前半,第二次取前半的后半,第三次取后半的前半,取到最后,也会出现一个不可分割的端,这个端在线段中间而不在边缘(位于CO之间),这就是《墨经》所云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前后取,则端中也.很明显,这种思想与近代极限理论是相符的.数学分析中用区间套来限定数轴上一个实数点的方法与此类似.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分割思想看作区间套原理的雏型,其中蕴含着点是线段无限分割之极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