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8 20:57:5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又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本观点: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的思想;知之明也,因知进行的思想;注重实效,以行论知的思想;知行并进,相资为用的思想。在知行观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是围绕知与行谁先谁后和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的。很多哲学家只注重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因而都带有形而上学性。知行观不能与认识和实践等同,但有相近之处,特别要把握一些提法。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004年分析题第34题),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 等于7嘛! 闻先生说: 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 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另一种是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的两次飞跃中的第一次;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 (2005年单选题第3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也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是主导因素。在认识过程中,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15 21:01:58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材料: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学生的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认识过程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不包括学生的发展。学生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然在认识过程中实现,但发展高于认识。新的科技革命,要求教学由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认识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和科学世界观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忽视德智体的发展,传授知识、技能就失去了方向、动力。4.教学过程是具有多质性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如果仅仅用哲学认识论这根绳子把教学过程紧紧捆住,限制在认识过程的狭小胡同里,就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规律。5.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1)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全过程;(2)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3)一章(一单元)的教学过程;(4)一节或一课书的教学过程。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应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上述材料表明,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活动。学生是有意识的能动主体,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他们的认识客体,他们只有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包括联系实际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动的活动中,才能使自身获得发展、提高。所以,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遵循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①这个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界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教学并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出的一个正确的结论,不应有所忽视。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正如马克思所说,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这些特点是教学必须注意的。教学过程只有既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论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它本身不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学生是处在迅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美、体充分发展,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实际上,教学过程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教学过程上看,现代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且要尽最大可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达到现时代所要求的高效率、高水平。所以,促进学生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性。在教学论史上,认识到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要看对象,要注意学生发展,要有发展性。古代教学就很少注意儿童发展,甚至一味压抑学生的个性,方法简单、效率很低。后来慢慢积累经验,有所改变。到了近代,在实践中才逐渐明确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量力、直观、循序渐进和启发诱导等等,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教学仅仅适应学生发展,那么学生的身心发展只能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地进行,缓慢而伞平不高。所以,随着社会的向前,这种单纯适应发展的教学便日益落后而需要改革。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出体力、智能、创造才能、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今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教学的特性,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教学要引导学生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财富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提高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智、德、美、体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教学又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适应学生发展的水平,并注意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激发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胆识与意志,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学应当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2020年河南省军队文职:警惕这些言语理解中极易用错的成语!

红师教育发布2020年河南省军队文职警惕这些言语理解中极易用错的成语!中国成语博大精深,很多成语的实际含义与 看上去 不同,十分容易混淆。在考试中做到言语理解题时,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避免张冠李戴,造成误用。1.溢美之词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多含贬义。常误用为赞美之词。2.不耻下问耻以 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属于褒义词。常误用为同学朋友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或请教长者。3.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形容尚能令人满意,含褒义。常有人将 差 字理解为 差劲 、 不好 的意思,就会误用为使人感到差劲。4.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为贬义。现常被人误用受欢迎、受宠爱。5.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一定要注意形容的对象,像是 花鸟鱼虫 、 人物形象 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6.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属于中性词,尤其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7.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指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不能写作 义气用事 ,不表示 讲义气重感情 。8.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常误用形容聊天。9. 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10.三人成虎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常误用团结合作力量大。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认识的辩证运动-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考试-红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16 13:02:18认识的辩证运动上节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那么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怎样形成认识呢。我们说,人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用感觉器官观察对象,由此形成感性认识,然后用在以往的实践中形成的认识 形式对这些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理性认识,然后再把这种理性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可见,认识的运动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认识过程是由两次飞跃构成的,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动过程。一、由实践到认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1.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始,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2.感性认识的特征。感性认识的特征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直接性是说感性认识是在人和认识对象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你没来到政法学院前,不会对政法学院有感性认识,因为 你没有直接接触过它。历史学家的感性认识很少,因为他没见过古代社会。形象性是说,感性认识中保留着认识对象的形象。3.感性认识的内容。感性认识的内容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4.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人要形成感性认识首先需要借助感觉的形式,就是要用眼看、耳听等。如果不借助感觉,那感性认识是无法形成的。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知觉比感觉要高级一些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是感觉的结合。知觉要受知觉 定势的影响。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表象有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从而成为感性认识通向理性认识的通道或中介环节。